第二天一早,羊肉就被送到了餐厅。苏扬也开始准备烧制羊肉了。
姜云东和罗浩这些工具人,自然被他抓来当了壮丁,该生火的生火,该干活的干活。
苏扬特意要了去头的整羊,这只羊已经褪毛,掏去了内脏,只剩下带皮带骨的羊肉。
这些羊肉,自然是需要他亲自处理的。
苏扬拿起一把锋利无比的剔骨刀,把胸腔里的肋骨分割下来,羊排可以一起熬汤,也可以做一些其它菜式用。
然后他把羊肉沿着对称的中线一分为二,再把分好的两个半扇羊肉都按前段、中肋、后腿,分成了三大块,一共六大块羊肉。
这个盆堂足够大,苏扬整整切了两只羊放进去。
藏书羊肉以少膻味著称,这个“少”字就很微妙,膻味其实是羊肉的特殊风味之一。
如果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那吃起来也少了点意思,但是膻味太重,一般人还真是难以下口。
所以,怎么拿捏这中间的平衡,就考验厨师的技艺了。
为了达到减少膻味这个目的,藏书羊肉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玄机,不管是烹煮用的器具,还是选取食材的经验,都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
如何去烹饪,当然也是需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苏扬把切好的羊肉放在清水中反复浸泡,让残留的血水尽量渗干净。血液的腥味会影响成汤的口感,所以要尽量去除。
然后他把羊肉放入“盆堂”当中,加入足量的山泉水,大火烧开至沸腾。
羊的内脏异味很大,是不能跟羊肉一同煮的,需要单独烧制,否则羊肉汤就没法喝了。
随着“盆汤”中的热水翻滚,上面慢慢漂起了一层厚厚的浮沫。
这些浮沫是羊肉中的血水和物质经过加热凝固后产生的杂质,有较大的异味,而且会影响汤的清澈度,也是需要去除的。
苏扬拿着长柄汤勺,小心地将不断漂浮起来的浮沫打捞出来扔掉。这一步也被称为“撇浮沫”,在处理很多肉类食材时,经常会用到。
等浮沫变少的时候,苏扬拿起“镬里老鹰”,将“盆堂”中的大块羊肉钩出来,继续放到清澈的冷水中漂洗。这一步,在制作藏书羊肉的技法中,有个专属的名词,叫“出水”。
随后,他让罗浩把炉灶的火熄掉,让“盆堂”中的汤汁自然冷却。
这个时候,汤里面的杂质,会渐渐沉到桶底。
等上层的汤汁逐渐变得清澈时,几个人合力,把汤汁倒出,盛放到一个额外的大容器中。
“盆堂”底部充满杂质的浑浊汤汁是不能要的,需要直接扔掉。这一步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割脚”。
等着一系列操作都做完,熬汤的前期准备工作才算完成。
至此,羊肉的膻味已经被去除掉大部分,保留下来的羊肉和汤汁,更多的是羊肉的鲜味和香味。
然后,苏扬把羊肉和羊汤倒回“盆堂”中,再加足山泉水,加大炉灶的火力,开始正式炖煮羊肉。
这一次,要炖煮两个小时以上,直到羊肉变得软烂为止。
传统的做法,汤汁里只需要最后加入一把细盐,是不需要加入任何额外调料的,就是喝的这一口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