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3 说羊(2 / 2)黄金锅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宋朝,羊肉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谈及宋朝的祖宗之法时说道:“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瞧瞧,羊肉这都成了宫廷膳食的唯一指定肉类,甚至上升到了祖宗家法的高度。

那个时期,北宋都城汴京的市场上,就有乳炊羊、炖羊、闹厅羊、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羊头签、羊脚子、点羊头、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羊肉头肚腰子白肠、软羊面、排炊羊等各式羊货。

到了明清时,吃羊的方法已经跟现代很接近了,各类以羊为食材的菜肴,更是不下数百种,可谓是洋洋大观。

除了纵观古今,还可以横看地域,华夏虽大,但是几乎无处不吃羊。

这里面还有一条隐藏的鄙视链,大概是从西向东,自北而南,东南方向一直是吃羊的“洼地”。

而整个北方,要论起羊肉的品质,那估计是谁也不服谁。

总的来说,还是西北方向,傲视全国。

但你以为,南方人在“吃羊”这件事上就要认输了?

那可就想多了!

就连粤州这样的东南腹地,还有支竹羊腩煲这样的羊肉名菜呢!

江南地区,当然也有自己对羊肉的理解和巧思。

“对啊,怎么把它给忘了!”苏扬忽然想起了一道江南地区的羊肉美食。

他笑着向萧钰琪问道:“你吃过藏书羊肉吗?”

萧钰琪显然没有吃过,她摇了摇头。

如果在前世的话,估计苏城的小伙伴,听到这个名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确切的说,它不是一道美食,而是一个地方的风味。

藏书是个地名,本是苏城下面的一个小镇,它的由来,跟历史上的一个人有关系。

相传西汉时的会稽太守朱买臣,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非常喜欢读书,经常在山上放羊的时候趴在石头上看书,因此经常把羊给弄丢了。

于是他的家人警告他说,如果再把羊弄丢,就要把他的书烧掉。

朱买臣害怕家人真的烧书,就把书藏到山上的一块石头下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再拿出来读。

等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当上了会稽太守。人们为了纪念他读书之艰辛及勉励后人发奋读书,就将他的家乡取名为“藏书”。

但是这个地方真正名声大作,却跟一种烹煮羊肉的独特技法有关系。

相传在清初的时候,此地的羊肉美食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当地的农民经常烧好羊肉,沿着村街叫卖。

再后来,就有人到苏城开店设坊,光绪年间,就有藏书人在苏城开设的可供堂食的羊肉馆,被人们称为“羊作”。

自此以后,售卖藏书羊肉的“羊作”,越开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藏书羊肉,可以烹调成多种羊肉菜肴,最令人垂涎的,就是那一锅汤色乳白、香气浓郁、鲜而不腻的羊汤。

可以说,它就是江南人对“吃羊”的极佳注解,是喜爱羊肉之人,心中向往的白月光。

苏扬搜寻了一下记忆,再结合萧钰琪的错愕,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没有这种美食了。

“那么,我们就以它为主题,做一些羊肉菜肴吧。”苏扬提议。

没有什么,比在冬天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更温暖、更惬意的事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