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猫蓝兔七侠传》作为一部武侠动画片,除了人物形象是动物外,故事无论从剧情、配乐、人物形象都设计的很严谨,各方面都不逊色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剧。
单从剧情上来说,七侠传完爆国内外一众动漫,可谓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也不一定。七侠传的剧情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毫不拖泥带水,各种智谋突围令人拍案叫绝。更难得可贵的是七侠传的众生的刻画上,就决定了他不是一部热血番,这绝非一般动画可以媲美的。
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无论正派反派,形象都非常立体,有血有肉,正派有正派的有情有义,也有性格弱点,反派有反派的凶狠狡诈,也有憎恶分明。
七侠无论是男是女,个个正气凛然,为了森林的安危早已将死生度至于外。绝非金庸武侠里正派那种伪善之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令人感到恶心。
七侠是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魔教众人的人设亦复杂多样。比如魔教牛旋风就是一个单纯而又重情重义的反派角色,身为魔教中人,却与七剑中的奔雷剑主大奔惺惺相惜,最后更是为了救大奔而死。
《虹猫蓝兔七侠传》的配乐也是大师级的存在,《人生不过一百年》作为op,写出了虹猫的豪情,在悲壮里更添一丝潇洒,当然不仅仅是描写虹猫,更是对七剑的歌颂。
而ed《心中想的还是他》李非则更加喜欢,这是蓝兔写给虹猫情书。魔教祸乱森林,虹猫一直以天下的安危为己任,而蓝兔也一样深明大义心系天下,在剧中几乎从未表现出小女儿家的软弱,她仅有的柔情只能在这首歌中向虹猫诉说。
就像歌词中写道“只是我的心一直在问,用什么把你永久留下”,相比于并畿策马,执剑天涯,江湖侠侣,也许蓝兔更希望的是,只有他们俩静静的在一起就好。
……………..
《虹猫蓝兔七侠传》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剧本,要改编成真人版除了主角的姓名之外,几乎不用大改。
李非给王海林的要求其实就是将剧本整理整理,不要做任何的改编。
王海林不是很理解,既然不用改编,那我有什么用呢!直接拍不就完了。
“王师兄,其实我让你接手这个项目,其实是想让你学习剧本分镜头的处理。”
一般来说当导演拿到剧本后,不是可以随便就可以开拍的。他要将剧本的文字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
所以分镜头又称“导演剧本”,是一个优秀导演的基本功。
在一部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过程中,分镜头设计就是体现作品叙事语言风格、构架故事的逻辑、控制节奏的重要环节。分镜头设计实际上是导演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表现的周密思考,同时亦是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设计和施工蓝图。
当然总有人特立独行,整一些花活,比如王家未导演,作为香港电影界殿堂级别的导演,他以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闻名遐迩。
他拍电影是连剧本都没有,你还想要分镜头!
所以王家未导演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
他的作品通常也是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的镜头非常的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但如果喜欢这种风格的人,则会感受到他的电影中那种独有的氛围与质感,如同一幅画卷,纯粹而迷人。
当然不同的导演拿到同一个剧本后,因为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出的分镜头也不会相同,更别说与编剧的想法了。
所以经常有编剧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的面目全非,可能就是因为导演与编剧不在一个频道上。
就像做语文阅读理解,“鲁迅说: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是什么意思?”
我艹,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背景,鬼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啊!
而作为剧本的作者,给出的分镜头自然可以百分百的表达自己想表达出的意思。
不过困难的就是,在国内一般的编剧是不会写分镜头。
但编剧中心制的制片模式,编剧来写分镜头是一个基本功,因为导演只是一个工具人,导演只需要看懂给出的分镜头,照猫画虎的拍出来就行。
李非之所以让王海林学习《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分镜头,是因为动画的分镜头是比一般的影视剧的分镜头要复杂不少的。
动画分镜头主要是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示,除了改写文字剧本的内容,还有锁定原画构图范围和风格的作用。
而电影分镜头主要以文字描写,而比动画多出来的部分是镜头摄影机配音等,为了让拍摄更加符合导演意图。
二者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动画采用后期前置的模式进行的,是不允许有片比存在的。片比是指影视剧的拍摄过程中,可用镜头长度和消耗的胶片长度之比,比如:1小时的影片可以拍2小时的长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导演在后期剪辑中进行选择、删节。所以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部电影的不同版本,就是因为后期的剪辑不同。
而动画的每一帧、每一个镜头都是非常宝贵,因为是真的贵啊!像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每一秒的成本可能就有好几千刀,在未来甚至达到了30000刀每秒的天价。
所以动画在分镜头的创作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是对一部动画片进行了一次初剪,导演对镜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更加经过周密的思考。
王海林浪迹在影视圈多年,自然是能看懂分镜头,不过让他自己写估计有点困难,如果他能将《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分镜头完全吃透,在进行一般的影视剧分镜头创作自然是没有问题。
到时候王海林就是李非手下头号大将,也是作为编剧中心制培养出的范例。
当了解到李非的良苦用心,王海林自然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