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势迤逦,南浦形萦纡。
连亘控西江,囊括尽东湖。
灌侯遗故址,李相规旧模。
南昌城是座大城,修得又高又坚固,光城门就有七座。分别为德胜门、永和门、顺化门、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
说起来,此城还是在朱亨嘉的先祖朱文正手上扩建的。洪武十年,朱文正都督南昌,将城墙全部改筑成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深一丈一尺的规格,并对东、西、北护城壕进行浚修,挖了宽十一丈,深一丈五尺的深壕。
豫囯公府内,金声桓、王得仁、姜日广、陈芳、吴遵周、黄人龙、宋奎光、黄天雷等人争执不休。
有的主张出城迎战,有的主张据城而守。
王得仁大怒:“有何可议的?南昌的存粮并不多,据城而守,死路一条。出战!老子偏不信,那八旗兵不是人生父母养?刀砍上去,会不死?有卵子的,都跟老子去杀敌!”
黄天雷、刘一鹏、李士元、潘永禧、汤执中等将,皆欲战。
金声恒壮其言,令王得仁率军出战,自己守城。
王得仁部出城行至七里街,正遇谭泰部先锋杨捷、康时升。
七里街之战打响。
清朝副总兵杨捷本来被派去增援佟养甲,走到一半,江西和广东反正了。
他干脆直接攻打九江。运气好,九江主力被金声恒调去打赣州了,守将吴高弃城而走,遂让他得了头功。谭泰爱其敢战,令其率军一万五千为先锋。
康时升本是江西广信府守将,因为广信府离南直隶近,能得到清廷支援,所以未和金声恒一起反正。
整个江西,只有赣州和广信二府未反正,所以得到征南大将军谭泰的称赞,被委任为副先锋。
“吁”,康时升跃马奔驰到杨捷身前。
“杨将军,吾军兵少,还是等大将军大军到了再进攻吧”。
杨捷眼一瞪:“怕什么,大将军的兵马马上就到,出击”。
两军相逢勇者胜。
见清军向自己发起了攻势,王得仁举起大刀,“弟兄们随我冲”,一阵狂风吹过,腮下的一缕白毛,宛若柳絮。…
大贼“王杂毛”身经百战,一眼就看出清军人数不多,决心抢在敌人主力到来前,打垮敌人。
举着绿旗的绿营兵,和举着蓝底红心日月旗的明军,如两只巨兽冲撞在一起。
“杀!”
王得仁的马,速度很快,长刀借着马势,割麦子般割下了一颗颗脑袋。
主帅奋勇,诸将拼命。
黄天雷、刘一鹏、李士元、潘永禧、汤执中、盖遇时、何鸣陛拼死冲杀。
王得仁带着五千清军,直往杨捷的将旗杀来。
杨捷毫不示弱,以攻对攻,长枪犹如毒蛇,刺中一个个敌人。
“死”,杨捷的大枪向王得仁扫来。
“哼”,王得仁低哼一声,手腕一扭,大刀顺着枪杆杀向杨捷。
“撒手”。
杨捷大惊,只好弃枪。
“卟”,大刀横扫,杨捷人头落地。
清军的前锋大溃。
“哒,哒,哒”,马蹄声声、烟尘滚滚,清固山额真朱马喇、一等梅勒章京顾纳岱、胶商等统领的正红旗、镶黄旗、正白旗八个甲喇一万二千满八旗,一万蒙八旗,还有两万绿营兵到了。
“额真,前锋溃了,您速让步兵布阵,吾带骑兵迟滞明军”,顾纳岱、胶商请命。
朱马喇点点头:“两位章京小心”。
顾纳岱下令所部骑兵排成横队冲锋。骑兵冲锋一般排纵队,可以减少敌阵火铳、箭矢的伤害。但此战一来清军骑兵很多,二来要为步兵布阵争取时间,所以采用了横队。
一万五千满蒙八骑分成五十个牛录,每牛录间隔十米,如一波海潮,杀向明军。
“竖枪!”
明军的军阵前竖起了长枪。
“咔嚓”,一匹战马撞上长枪,被穿成了血葫芦,战马长嘶倒地,惯性将长枪震断,马上的骑士栽下马来。
一名勇悍的八旗兵,砍断了数枝长枪,冲入阵内,连杀数人。
“呯”
一声铳响,八旗兵的大斧落地。
清军的横队太薄,冲不穿明军的军阵,但却成功掩护了己方的步兵列阵。
朱马喇列好了阵,鸣金收兵,满蒙八旗回归本阵。
“全军突击!”
王得仁下达了军令。
一股股洪流,撞向朱马喇的方阵。
明军攻得很猛,但清阵却很坚韧,一时击不破。
滚滚烟尘,带着洪荒巨兽的气息。
清征南大将军谭泰的后军到了。
打了四十年仗的老将,对战场的局势把握得很准。
“何洛会额真,汝率军迂回至明军后方攻击马督宪、刘将军,汝二人率部随本帅杀敌”。
下完军令,谭泰下令大旗兵举着中军大旆带头冲锋。这是舒穆禄家族的传统。出身野人女真的东海库尔咯部,并非满洲八大姓,想在八旗贵族中立足,只能凭自己的武勇。当年谭泰的从兄、一等大臣扬古利,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导致皇太极下令劝阻他,大将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冲得太快。
见大帅如此悍勇,清军士气大振,明军久战疲倦,清晨出击,又未食午饭,渐渐地抵挡不住。
王得仁见势不妙,下令后撤。后撤中遇到迂回的何洛会部。被两下夹击,大溃,大将盖遇时、何鸣陛阵亡。
一番血战后,王得仁率残部退回南昌。
谭泰挥军乘胜前进。
七月初十,清军包围了南昌城。然后,分兵四出,扫除外围,切断南昌同其他州县的联系。
八旗军保持了“仁义之师”的本色,在南昌周边大肆抢掠,驱迫数以十万计的乡民挖掘濠沟,深广各二丈在赣江上构造浮桥三座。抓来的民夫每天只给粥一餐,“溽暑督工不停晷,上曝旁蒸,死者无虑十余万”“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
八月初九,壕沟挖完,“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南昌“附郭东西周回数十里间,田禾、山木、庐舍、邱墓一望殆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