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裹着于大海往后跑。
后面的李占春大惊,急忙率部救援。
他也敌不过如林的白杆枪,抵抗到第四波时,垮了。
此时杨朝柱、谭诣部渡溪完毕,冲杀过来。
此二人部下,战斗力远不如李占春、于大海。白杆兵的第一波攻击,就打垮了他们。
四将领残兵逃到溪边,纷纷寻找竹筏往对岸划。
为了争抢竹筏,甚至自相残杀。
杀声大作,如林的白杆枪追至,在阳光下反射出凛凛银光。
没有抢到竹筏的楚军,纷纷卸甲,往对岸游。还好不宽,游回来不少。
不懂水性的,或困兽犹斗,被一一杀死在岸边或干脆投降。
四将逃回后,清点人马,损兵万人,欲哭无泪。
朱容藩见楚军锐气已失,下令暂不渡溪,小心防守。
“唉!撼山易,撼白杆兵难!”
楚王朱容藩望溪而叹。
“监囯,遵义的王祥遣使来了!”
“哼,这个滑头?孤让他领兵来会,他一口答应,却迟迟不来!这会派人做甚!难道是来看孤的笑话?”…
朱容藩召见了使者。
“王副将派汝来此做甚?”
“吾家大帅闻王上新败,建议王上从醴都上游,渡过大江长江,绕到吾家大帅的辖区武隆、彭水,攻打石柱。大帅已派王朝兴将军在彭水接应”。
朱容藩大喜:“汝回去告诉王祥,孤记着他的好意。打下石柱,孤与他共享”。
送走了使者,朱容藩率军从澧都上游,渡过大江。他派酉阳土司冉天麟、冉天育打头阵,自率十余万大军紧随。
酉阳,是王祥的辖地。此二人是王祥派来给朱容藩助战的。
酉阳冉氏,世代忠良。
天启元年,酉阳宣抚使冉跃龙派土兵四千赴辽,参加了奉集堡之战、浑河血战。
浑河血战中,冉氏土兵和马氏土兵一起,死战不退,战死千余人,冉跃龙弟冉见龙殉国。天启帝授冉跃龙宣慰,封其妻舒氏诰命夫人。
如此忠良,为什么肯为伪楚王效力?
受王祥胁迫。王祥是大明朝的副将,酉阳土兵理论上归王祥指挥。王大帅拥兵二十万,冉氏不敢逆其意。另外,朱容藩打着大明宗室、楚王世子的名义,也算名正言顺。浑河血战后,朝廷虽然也封赏了冉氏,但更重视石柱马氏,给了秦良玉五百亲兵编制,冉氏却没有,冉氏心中也有些不服。
在王祥的逼迫下,冉天麟、冉天育兄弟带着三千白杆兵,为楚王朱容藩助战。
“大哥,咱真的要听楚监国的,打秦老太君?那些可都是当年和咱一起血战浑河的袍泽啊!”
冉天育对冉天麟说,他不想打。
冉天麟叹了口气:“哥也不想跟老太君打,可不打,王大帅放不过咱呀!待会上阵的时候,稍微打一下就败”。
听说楚军从王祥的地盘渡了江,马祥麟眉头深锁,准备撤往石柱山区。
不战而走,恐伤士气,他决定打一仗再撤。
马氏的白杆兵和冉氏的白杆兵相遇了,双方都是土家人,都是白杆兵,用的也都是白杆枪、利剑大刀。区别就在于,秦良玉亲手训练的马氏白杆兵更精锐一些。
打了一小会,死了几十个人,冉天麟、冉天育拨马便跑。回报朱容藩,说石柱兵太厉害,打不过。
冉氏土兵本是来帮忙的客军,并非自己部下。朱容藩只好安慰了几句,亲自来战。
十余万楚军,旆旗飞扬、刀枪如林,声势十分惊人。
马祥麟见楚军人太多,撤往石柱山区。撤得又快又有秩序,若古井无波,忙而不乱。
回到石柱,马祥麟第一件事,就是问左右:“老太君的病怎么样了?”
“禀宣慰使,还是老样子,不见好”。
“唉!”
马祥麟叹了口气,点了柱香,敬献于白虎神龛上。
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
“白虎大神,求您一定要护佑我娘,逢凶化吉!”
“不好了,宣慰使,老太君醒了,要披甲!”
“什么!”
马祥麟大惊,急忙去后堂劝阻秦良玉。
七十四岁高龄的秦良玉,虽然已经被疾病折磨得日渐消瘦,一双凤目却仍是凛然有神,不怒而威,令人不敢仰望。
她正在披甲。
听说楚军逼近石柱,秦老太君大怒,从病榻上起身,让人取来跟随自己多年的亮银甲、白杆梨花枪。
“娘,您身子不舒服,打仗的事,交给儿子便好”。
马祥麟急忙劝阻。
“听说,贼军打到石柱了?”
马祥麟扑通跪倒:“儿子不孝,让娘担心,皆儿之罪矣!”
秦良玉怒道:“汝是有罪,汝之罪不是不孝,而是愚蠢!”
“娘,儿子哪里蠢了?”
马祥麟有些不服。
“娘问汝,贼军为何而来?”
“为粮而来”。
秦良玉冷笑:“楚军兵多粮少,利在速战吾军兵少粮多,利在持久。吾军只需坚守险隘,要不了三个月,伪楚王粮尽必溃。可汝呢?自恃勇猛,不守险隘,反与敌决战,不是愚蠢是什么?”
马祥麟恍然大悟,忙道:“娘教训的是”。
秦良玉不听劝阻,披甲执枪,巡视全军。
见老太君“病好了”,石柱白杆兵们个个士气大振,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
秦良玉巡视完军营后,呕血数升。
马祥麟听从母亲教诲,坚壁清野,分兵据守各处险隘。
一座山头,一座山头的和楚军争夺,打持久战。只等楚军粮尽,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