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见女儿如此说,只好挪过来,端起汤碗,但要端过去给儿子,高兆拉着母亲,撒娇道:“娘喝,娘喝了有力气抱妹妹。”
“你就喝了吧,等我发了俸禄,多买点骨头,熬上一大锅,这天太冷了,一家人都喝点。”高文林一旁说道。
江氏只好自己喝了,放下碗说道:“这要是在乡下,自己喂两头猪,每年冬天卖一只,留一只自己吃也好,就是城里没法养。”
“就这你和大姐都忙不过来,要是喂猪,那就歇脚都没空。”
高翠接话:“要是在乡下,喂猪不都是小儿们干的活,咱高兆带着弟弟就能喂了,我早就想过,一是没地方养,二是文林好歹是个主簿,总的考虑面上要好看。”
听爹娘和大姑说起这,高兆听着。
这个问题她早就想过,想个什么能补贴家里,什么开饭馆,抱歉,她不会做几个菜,再说,就她要是出这个主意,家里谁去干?
母亲是隔几年生个孩子,大姑帮着家里,家里活都忙的团团转,高兆只好帮母亲带弟弟,带了大弟带小弟,还得帮着照看妹妹,好让母亲腾出手来干别的。
家里四个大人四个小儿,每年的衣服鞋子,都是大姑和高母来做,饭菜是大姑和刘家的两个人,巧云才四岁,大姑就盼着弟媳能再生一个,就不指望母亲能干多少活。
所以什么带着全家发家致富,高兆挠破头也想不到哪个能做,投资的一是没钱二是她是废柴,没有好主意,十几年还总有倒霉事,就像这次,摔断腿,还要害的家人伺候她,吃好吃的也要花钱呀,没给家里赚一份钱,倒是每年还要额外为她花点。
惭愧!丢人!
现在好好想来不来得及?趁在家猫着几个月,到春天了,好好想想,干点啥?
高文林吃完饭,看着女儿发呆,忙过去摸摸女儿额头,“不热呀,怎么没精神了?”
高兆赶紧回身,笑道:“没,我刚想事哪,爹,怎么能多赚点银子?”
“怎么?兆儿要买什么?贵吗?多少银子?”
“不是,我啥都不买,就是想总这么紧巴巴的,不如想想能干点啥,我大了,可以给家里出力了,要是能做啥赚点,将来大弟小弟娶媳妇聘礼多,也能娶个好媳妇。”
高翠赶紧说道:“兆儿可别瞎想,你弟弟好了,自然能娶到好媳妇,你看你外祖父,不就是看中你爹人好,又是人才把你娘嫁过来,干什么都不如,考个秀才,将来开个学馆,也是个饭碗。再说了,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就是容易高家也不能去做,你还不知外面世道,谁看的起商贾?就是再富裕,家里的小娘子想嫁到官家,要不是做妾,要不就是那家人图了银子,嫁进去也没好日子过,咱高家几代都是人,哪能打那个主意?”
是哦,这里是为大,就是有那做生意的都要买了田地,户籍也是良民,还培养儿孙去念书,指望考个功名好彻底改善门庭,没什么比更是走正途又捷径的了,要是考个举人在这小县城就飞黄腾达了,就是个秀才都能昂着头走路。
叔祖母为何趾高气昂的,不就是堂叔先考中的举人,又在宣庆府书院当个教谕,而父亲是后面才考的,就这高文林一直觉得是女儿给他带来的福气。
高文林夫妻听了大姐的话都点头,又转头开始教育瞪着眼睛听的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