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话谁都会说,但实际的事儿,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干。
方逸华这几十年担任出品和制片人,什么样壮怀激烈的话,都听过。
但真正实行的,却没有几个。
邹文怀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之前在邵氏,吵吵着要电影工业化,职业化。
但自己开创嘉禾之后,还是走邵氏的老路,半点不提工业化,职业化的事儿!
可笑的要命!
但陈一说出这些话,方逸华倒是认真思考了一下。
这小子倒是个实干家,出来只有两年,算上手里再拍的电影,也只有四部,但已经开始为港岛电影未来铺路。
方逸华之前也想过搞一个国际电影节,毕竟港岛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
亚洲电影都在看港岛电影的风向,之后才敢决定自己拍什么电影。
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可是食肉者鄙,这些只想往腰包挣钱。
陈一见到方逸华有点意动,于是继续鼓动道:“邵氏是港岛电影业的龙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我们宝禾,很欢迎邵氏的回归!”。
方逸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点了点头,之后思考片刻,之后认真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陈一见方逸华已经同意,于是立刻说道:“我准备成立港岛娱乐财团,欢迎各大电影公司投资。”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您也知道,电影工业化的前提,就是海量资金。”
“有一些好的电影导演,并不喜欢跟大公司合作,他们都是独行侠,喜欢自己干。”
“我的武术指导是袁和平先生,他就属于独行侠,但是他拍出的电影,很受欢迎。”
“但因为形单影只,时常找不到资金,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
“方小姐,这些人在港岛电影业不在少数,也是港岛电影业的中间力量。”
“我们之前的做法,就是将他们收入各自的公司。”
“我认为这倒大可不必,但好人才,就是好生意,收到自己怀里,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成立财团之后,就没有这样的负担了。”
“我们可以学习好莱坞的办法,成立一家自己的电影银行,有需要贷款的电影,就包装成金融产品,让投资者购买。”
“公开,透明,参与度也高,也能更加促进港岛电影业的发展。”
“不瞒方小姐,这件事儿,我现在就在筹备,就是不知道邵氏跟不跟?”。
电影银行这个概念,早就存在,只是没有独立的银行从事这个行业。
但在这些大银行的眼中,电影就是一个好生意。
虽然风险不低,但回报率却是惊人的,外加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就算是吃拧了,也不敢欠华尔街这帮银行家的钱。
那帮手眼通天的大佬,可以用繁多的手段,给你请出董事会。
资本雄厚的福特家族,就做出过这样勇敢的事情,赖掉华尔街银行家的钱。
之后的故事就喜闻乐见了,公司股价狂跌,被人疯狂做空。
要不是福特二世迷途知返,加上家底够硬,早就失去福特公司的控制权。
洛杉矶作为美利坚第二大城市,体育财团和娱乐财团非常的多,他们需要海量的资金。
北美的银行业非常发达,所以专门给他们设立了灵活的贷款项目。
前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内地电影业发展迅速,大片层出不穷,票房日渐火红,开始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
04年的时候,华谊从深圳发展银行借贷拍摄《夜宴》,打响了民营电影公司向银行贷款的第一枪。
而到了09年,工行分别向华谊兄弟和保利博纳提供1.2亿元、5500万元的贷款,成为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介入民营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早在07年,《集结号》的成功。已经让银行业开始意识到,影视产业也隐藏着丰厚利润。
特别是在当前内地影视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电影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10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达101.72亿元。
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影行业在前期的影片拍摄制作和后期的市场推广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融资问题便更为明显地凸显出来。
以电影版权抵押、没有第三方公司担保授信的银行贷款形式则始于2007年。
关键事件,就是招行向华谊电影公司提供5000万元贷款,用来投拍《集结号》。
但在此次贷款中,除了电影版权做质押担保外,还加上了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的个人名义担保。
当然条件也是苛刻的,但也不是无法接受,就是将《集结号》票房收入专设帐户监管,作为担保。
而影视业版权质押第一单,被公认为是2007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的600万元贷款合同。
至此以后,版权质押才逐渐成为影视行业贷款的主要质押物。
但怎么做也是有风险的,影视业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需要独特的融资和风险管理。
好莱坞就是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运作的。
在好莱坞,从导演、编剧到演员、美术指导、摄影等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投保,一旦发生意外,就能从保险公司得到相应的偿付。
同时,为控制影片制作风险,在好莱坞的融资过程中,通常是由保险机构为影片按照商定时间、预算与质量完成交付进行担保,向银行融资。
这个想法,虽然在港岛或者整个亚洲是超前的,但好莱坞已经推行了二十几年。
方逸华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也明白里面的风险。
说实话,她对电影财团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是个样子货而已。
她更加感兴趣的是,电影银行的构思。
邵家一直想成立自己的银行,好将触手伸进金融业。
这些年,邵逸夫主持的邵氏基金,在股市上运作,挣了不少的钱,就有心进入金融业。
但港岛富豪和财团,分为好几拨,相互合作,但并不相互帮忙。
尤其是这种进入对方领域发展的过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