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他对这方面的学术并没有过多的涉猎。
只是略有了解。
2003年,库萨大学的物理学家梅尔斯.桑杜洛维休的研究小组曾指出等离子体内可以存在高度有序的自发结构。这种结构,何港称它为“等离子泡”。
眼前这些巨大的物体,也是由数不清的等离子泡组成。
每个“等离子泡”都是一个自封闭的系统,它们有两层与外界隔绝的边界,外层由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内层则由带正电的离子构成。
在适当的电磁环境下,这些“等离子泡”能够通过吸收外界的中性氩原子并将其分解成电子和离子,从而让自己“生长”,而当它们的个体足够大的时候,它们还可以一分为二,完成个体的复制。
“很熟悉是吧。”
何港低声自言,
“细胞的自我复制。”
他的眼神因为强光而有些朦胧。
这些庞大的个体由等离子泡组成,也可以向邻近的、其他由等离子泡组成的单位或者个体发射电磁波,从而让它们特定的频率振动,这说明了在它们之间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最原始的信息传递。
类似细胞之间的糖蛋白与受体。
除了“细胞的自我复制”、“信息的传递”,太阳表面游弋的疑似等离子生命体的物质,还用有更重要的生物特效。
DNA!
在何港的观测中,等离子泡中的粒子能够自发地形成丝状结构,这些丝状结构会互相吸引并缠绕,进而形成一种类似于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复杂的双螺旋结构具备信息编码的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不稳定的结构将随着时间重新分解,而那些稳定的结构则会保存下来。
于是,繁衍与进化,出现了。
专属于等离子生命体的繁衍与进化。
“我创造了一种异于碳基生物的生命,很奇特、很诡异,比这个世界地球上任何一段关于‘异类’的记载都要怪异。”
在百度进行搜索,生物的定义,它会给你显示这样一段话: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信息交流、繁衍进化,都已经通过微观层面表现出来。
至于进食与排泄这一类新陈代谢,从这些等离子生命体身上何港并没有观测到。
“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需要新陈代谢,而是因为现在太阳表面的温度刚好稳定在四千五百摄氏度,一个适宜生存的温度。它们既不需要摄取能量、也不需要排出能量,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状况。”
何港说。
同时,城堡的大厅里,就有钢笔仿佛被一只手握住,在纸上写下这样的文段。
“这意味着这种诞生于太阳表面的等离子生命体,一直处于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之中,又没有外力的促进……它们将永远是现在我所看到的这巨大、诡异且毫无理智的原始等离子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