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想把老宅搬到美国。”赵树红看着刘济军,故意只说了个开头。
“我就说嘛,这人真是可以,移了籍还不止,现在都打起了把老宅搬过来嗯?搬老宅?”刘济军想起了姜家的资料,不敢置信的问道:“我记得姜家祖上好像是开银行的,他们的老宅不小吧?”
“所以啊,为了把老宅先拆后般再重建,姜先生愿意为现在使用老宅的住户提供补偿,呵呵,龟田村小学就是住户之一,还有姜姓的祠堂。”赵树红玩味的看着刘济军。
“拆迁户补偿?”刘济军愣了一下。
“为了不让建筑材料磕着碰着,他们还想修一条路。”赵树红故意用怪异的语气说道:“资本家就是,事儿真多。”
刘济军的脸刷的一下变得通红,他听出了领导的调侃,不是调侃姜启默,而是调侃他刘济军。
再傻的人也知道姜启默是借故给家乡捐钱,但他就是不想要一个捐款的名声,他是资本家,还在赌气的资本家。
整件事从明面来看,就是一次交易,然而刘济军心情很复杂。
“哎呀,以姜先生的态度,他肯定会对资金使用情况、搬迁过程有很多的要求,我该让谁去负责他和国内的联络工作呢?”赵树红还是使用着调侃的语气:“这可是几十上百万美元的项目啊。”
“领导”刘济军咬了咬牙,开口道:“赵叔,我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赵树红看着这个老领导的孙子,脑海里面浮现出刚参加工作时老领导对自己的教育,当时,他也是站在了刘济军的位置。
“不明白为什么恶声恶气的同胞会出钱出力?不明白他们的立场?”赵树红没有让刘济军继续开口的意思,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再回想一下,一直数落你的人是哪一些人?是亲近你的人!”
“愿意骂你的,很可能是爱你的。”赵树红说出了让刘济军铭记一生的话:“等你工作经验多了,你就会知道,那些骂我们骂得最狠的人有一部分是最在乎我们的人,反而是那些笑呵呵谈投资条件的人,有一部分全是出于利益考量,那么我问你,如何选择?”
“选前者?”刘济军完全糊涂了。
“错!”赵树红摇摇头:“两边都要选,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要看他们做的事情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利弊,捂上耳朵、闭上眼睛,你要将心比心。”
“我还是不明白。”刘济军抿了抿嘴,他才26岁,哪里懂得这些人生大道理。
“不懂不要紧,多看、多做、少说,久而久之,你就会知道”赵树红叹了口气:“立场是很复杂的东西。”
说完这个,赵树红的目光转移到笔记本上面写写画画的东西,突然间像是想起了什么,他迅速从办公桌抽屉里面拿出经常翻看的记事本。
翻开记事本,当赵树红看到前段时间和老领导谈论之后记下来的东西之后,他脸上就浮现出了怪异的表情。
“也难怪他们要赌气!”赵树红表情十分复杂:“也难怪他们能在海外挣下偌大家业。”
姜启默想帮老家修的路,正好让海杉镇链接了信安和东治,恰巧就让海杉镇成为连通宣吉县和乐安县的关键点,而赵树红更清楚的是,乐安县极有可能被即将立项建设的省道经过,也就是说,这一小截路很可能让海杉镇占尽了交通优势的先机。
有了路,信安市会优先考虑利用这一段路,那么海杉镇就可以借此迎来小小的发展优势,只要当地官员不傻,雪球一滚下去,当地经济就可以领先其他兄弟城镇。
在赵树红看来,这就是商人的眼光,姜启默不可能知道闽省道路建设规划,但他就是在春天给老家划了一条线,再借机投个几十万美元,这条线就足够家乡的聪明人借题发挥了。
如果每个商人都有这种眼光和判断,那么他们当然会不忿和赌气。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如果当局不限制这群理念不同的精英,像姜启默这样的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他们怎会甘心低头为身边那群“文盲”无私奉献?
“领导。”刘济军在旁边却一头雾水,他只是看到原本还意气风发的赵树红,在看了记事本的东西之后就陷入了沉默,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在无声的交流中各自展露了什么东西。
“济军,”赵树红对着刘济军招了招手:“在此之前,我先给你看点东西。”
赵树红把自己的推测告知给了刘济军,后者喉咙就像堵了点什么。
刘济军是根正苗红的人民公仆,他一直对资本的力量有偏见,所以他看不惯姜家那种态度。
但是,刘济军还真没想过一件事,那就是当资本的力量用来办实事的时候,竟是可以让他狠狠震撼住。
姜启默只是简单的动作,就能改变整个家乡的处境,然而政治环境压制住了他最擅长的东西,所以他有资格埋怨和赌气。
换个角度分析,华夏有多少人能在赴美几个月就白手起家?这种人在祖国十几年,居然只能窝在小地方里面憋屈受气,他凭什么对祖国感恩戴德?这就是赵树红所谓的将心比心。
当然,这也不足以动摇刘济军的信念,当初百废待兴的祖国需要一部分人无私奉献,当局带头做到了,国家也才有了兴旺的可能。
大家立场不同、理念冲突,但祖国是没错的,刘济军认为姜启默这群人终将会醒悟过来,或者说他们其实已经醒悟了,剩下的只不过是些许小矛盾、小摩擦而已。
同胞之间还有什么比“让祖国强大起来”更一致的信念吗?刘济军认为没有,所以他直截了当的对赵树红认输,开口道:“领导,我申请负责和姜先生沟通交流的工作,我不会再犯前面那种错误。”
“你想得美,这件事我亲自负责。”赵树红瞥了刘济军一眼,道:“上面传达的精神是要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小姜先生的意见就很值得重视嘛。”
赵树红对姜启默生出了强烈的兴趣。
此时的姜启默却是陷入到了接手城市银行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业务的萎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