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哀默大于心死。
演血肉亲人突然离世的戏码,痛哭流涕,嚎啕不止,那是一种外放的演绎。
噩耗犹如雷霆闪电,轰得人脑袋空白,哭不出,也感觉不到难过,这是一种内敛的演绎。
叶秦对这场哭戏的理解,也是趋向后者。
他紧拧着眉头,一样没有眼泪,一样没有哽咽,因为支撑他心理支点的,是笃信父亲吴涛没有死。
蒋文丽平淡地说道:“就应该浮上来,让我们看他一眼。”
叶秦紧抿着嘴,他不允许蒋文丽盖棺定论,直接认定父亲死了,可翕动嘴唇,欲言又止。
他该歇斯底里如小马哥咆哮,“我想要大叫,我觉得我快喘不过气来”?
不,迷茫的少年凝望着茫茫的江水,如果《阳光灿烂的少年》的马小军是站在东方红的太阳下无措躁动,那么小川,就如他的名字,在阴晦的江流里沉闷平静。
掌镜摄影师李为劼慢慢将镜头,从人像移向江景。
“嗨,行,这条也过。明天思春的戏份挪一些到今天,回南岸吧!
章一白鼓了鼓掌,然后跟李为劼凑一块观看监视器。
李为劼,《让子弹飞》的摄影!
叶秦稀奇地站在一旁,面前的画面并不能看到完成的成像。
胶片电影时期看回放,除了直接看取景器,还有一种是在摄影机光学取景器的光路连接一个分光器,然然后输出一段信号,传输到监视器上。
果然,画面效果够阴间,不愧是第六代。
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风格,各有不同。
像西北圈晋西帮的贾科长,从《小武》,到巅峰的《三峡好人》,惯用大段的长镜头、空镜头,朴实平顺,直白写实。
但从《天注定》开始,叙事节奏、视听语言掺杂商业气,聚焦的虽然是小人物,却丧失他深厚的那份质朴。
娄夜倒坚持自我,屡次禁拍,屡次叛逆,无论是《苏州河》,还是后来《浮城谜事》,从一而终。
镜头或拉或推,画面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始终坚持肩扛手持,不停晃动,诉求纪实片的质感。
而商业风格最鲜明的宁昊,主要突破在电影叙事结构。
早年学习借鉴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打破线性,构建环形叙事,不同镜头、时间、角度平行剪辑构成一个戏剧效果。
不过,三人的电影色彩,跟章一白趋于类似,灰色、黯淡、阴郁,烘托心理灰暗,画面满满的粗糙颗粒感。
当然,画面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完全由导演说了算,还是要以摄影指导(DP)判断,所以摄影也是有潜力转行当导演。
就比如,蒋文丽的老公,顾常卫,京圈陈铠鸽,西北圈章国师,两位大佬的御用摄影师。
渡轮靠岸,剧组陆陆续续下船。
“秦子,你这身演技从哪学的,中戏、北电的学生都很少见有你这样的。”
看完回放的蒋文丽,赞不绝口。
叶秦摘下晦气的“悼”字臂章,摆摆手道:“您甭夸我,要是觉得哪儿不妥当,您多指教。”
“谦虚,这个品性好,要保持!”
蒋文丽毫不吝啬地夸赞,转而拉下脸:“还有,秦子,娱乐圈里,专情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品质,不能丢啊,不要像某些人,家里红旗还没倒,巴巴想外面彩旗飘飘。”
蒋娘娘,您说的是您老公顾摄影吧?
叶秦总感觉蒋文丽的眼神像在防贼,无奈道:“蒋老师,我只能管好自己。”
言下之意,您倒管管您家倒霉孩子吧!
叹气的工夫,就见接下来跟自己演戏的马思春,径直跑来,自打漂移、飞车、跳江,这丫头对自己这一身特技,兴趣十足。
“小姨,你还在啊?!”
马思春笑容一滞,像被揪住狐狸尾巴。
“蒋老师,对不住,清场啦,麻烦您到片场外来!”安寒瑾高喊着。
“你们年轻人,要有分寸感。尤其是你,马思春,当心我告诉你妈。”
蒋文丽睨了一眼,摇头离开。
“呼,小姨真是的,我又不是不知道!”
马思春拍拍胸脯,长舒一口气道:“叶秦,我特意买了一件死库水哦,拍完戏你什么时候开车,带我去飘移兜风,然后去跳河游泳?”
艹?
你这味,也太夏树吧!
叶秦意识到不对劲,落荒而逃,一路向北,甩下一句:“咳咳,我演的不是藤原豆腐店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