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表示对对天地神祗的虔诚,李治进入早已准备好的斋宫沐浴斋戒。今日,则要在嵩山之南举行柴燎仪式,祭祀昊天上帝,以唐高祖和唐太宗配享。
等到今日的一番仪式完毕后,李治也感觉到仪式的繁琐和疲劳,不过该走的流程自己还是会走下去的。就算到了后世,很多事情也要走麻烦的流程呢,自己这点耐心也是有的。
后世剧组开机也要举行仪式,楼房开盘也要举行仪式,甚至很多公司开业都要举行仪式。后世难道还信这些仪式有作用吗?在无神论流行的时代真的有必要吗?只是有的时候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是不合群。而且总有那么一些正面反面的例子,来告诉自己的内心,反正不亏,多少信一下。
现在在这个年代,自己加上前身都举行第二次封禅典礼了,一回生,二回熟,也算对这些仪式驾轻就熟了。
想一想前身那才叫又长又复杂:正月,戊辰朔,上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南。己巳,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皆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玉玺,藏以石匣。庚午,降禅于社首,祭皇地祇。上初献毕,执事者皆趋下。宦者执帷,皇后升坛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酌酒,实俎豆,登歌,皆用宫人。壬申,上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
这还只是泰山封禅的最后一部分。
所以这一次,李治特意提出要一定程度的简化流程,明天再祭祀一下,之后就可以直接登上朝觐坛,接受朝拜,三日就能结束封禅典礼。
其实按照惯例封禅典礼也是改元的好时候,不过自己才改元没有多久,所以这次就没有改元了,只有大赦天下和封赏。
今日倒是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各地文人歌颂自己写的文章,可是李治看了几篇,虽然心满意足,什么圣君,什么比拟尧舜,潜意识里看的很开心。
但是慢慢李治就从这种低级情绪里出来了,这些都是骈文啊,而且全都堆叠词汇,用典排比,各种优美。但是看到现在李治已经审美疲劳了啊!
这些骈文都是一样的格式,差不多的词,夸奖的话就那些翻来覆去的用,弄得李治看到最后怀疑起了自己的审美,因为他无法从这些骈文中挑选出文采特别好的了。
这个时候李治才无比的想念韩愈,啊,韩愈要是这个时代就好了!多么希望这个时代能来一个古文运动啊!此时李治多么怀恋那些朴实的古文啊!
想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义多么深远,写得多么好。可是因为骈文的缘故,天然就包含了一堆的废话,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比起来就差远了。
哪怕《滕王阁序文采飞扬,光芒夺目,如果看过几篇格式一样的以后,也会有一点审美疲劳。最后也会发现滕王阁序中无必要的废话赞美话太多了。
难关韩愈的地位那么高呢,这是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能明白的痛苦啊。韩愈真是伟大,无怪乎唐朝之前,提到韩子就是韩非子,唐朝之后,再提到韩子就是韩愈了。
也正是文章看的太多了,李治才明白,难怪自己的后代那么喜欢诗,甚至一度出现了诗压倒文章的局面,实在是文章写作,已经走向了一个死胡同里去了啊。
不过,算了,自己就将就将就吧,好歹是赞美自己的文章。就让婉儿来挑选出其中比较优秀的文章加以奖赏吧!自己不是做不来,实在是麻烦啊,不过皇帝本来就是让手下人干事的最大恶人。只能说辛苦婉儿了。
想一想前身的封禅礼仪经过,最后:上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文武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先是阶无泛加,皆以劳考叙进,至五品三品,仍奏取进止,至是始有泛阶,比及末年,服绯者满朝矣。
也就是说上次我泰山封禅最后加官加到高官都泛滥了,这一次自己一定要控制住。不过就那么不发是不是也显得自己太过小家子气呢?
算了,上次都升过了,这次年号都没改,不升也就不升了。干脆自己把大赦天下也给他取消掉把,都给他抹了。
不过这样还算封禅吗?而且势必要遇到很多阻力。不过上次自己封官过度也是有一堆人反思说这样子不对,自己就权当吸取教训,更加成长了。
大赦天下还是保留下来吧,不然封禅就真的要被自己玩坏了。
不过,不管怎样,自己两度封禅,如果只有现在的功劳,肯定会被认为是好大喜功。一想到后世一些人肯定这么说自己,文治武功都靠老爹遗留下来的遗产,等到自己干死唐太宗留下来的两个辅政大臣,就没有治世了,等到太宗留下来的李绩苏定方薛仁贵这批人都死掉后,也没有开拓了,败仗连连。裴行俭也是太宗时期考上科举的,苏定方的徒弟,而且还不受重视,备受排挤。
这么一想的话,好像反驳的话确实说不出来。要说自己是被抹黑的话,这确实是事实,但是自己手下的大唐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领土破千万的帝国,而且持续了几十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重要的是,我继承了家产也没什么值得贬低的。只要自己还能做出文治武功,能征服大部分人,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以美好的生活就够了。
定了定神,是时候准备明天的仪式了,这,将是改变的分界线!也是我对自己证明的开始,就让昊天看着吧,我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
ps:建了一个书友群:754042990,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