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何进、王寻、子良,此事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不得不吸取其中经验。这次我只不过是稍微言语了一两句,就受到此等待遇。可想而知,若是真有此等奸细,那人保不定就要被冻死或者饿死。因此这事必须要传令全军将士,务必要让他们严守军令。
凡是投军者,不论属于何人之兵,他们大多数终究有父母家人,我们岂能随意将人折磨处死?再者,说不定他们也是胸有热血,想要匡扶社稷江山之人呢?只是选择的辅佐对象不同而已。
我们绝对不可轻易用敌对身份,就妄自痛下杀手。我还是那句话,同为九州之民,在战场上,我们没有办法,须得生死拼杀。但若是将其抓获了,万万不可乱来。
还有一条,你等可传令所有百姓以及将士,告知他们勿要盲目听从。一定要辨明是非,要容得他人意见。
若是两者意见有矛盾争辩之处,可以进行合理调解,万万不可乱来。我们虽然是将领,但终究也会犯错。若是这些错误没人指责出来,那岂不是反受其害?
我们要容得反对声音,并且更要从反对声中找到我们不足之处。然后加于改正,严禁盲目听从。比如当时那个壮丁,他就一味盲目崇信我等,此事大为不好。
若是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极其容易成为行尸走肉一样的存在。要是有人诚心算计和蛊惑,此种性格必定会酿成大祸。
诸位,这个事情并非小事,一个不慎,极其容易动摇根基,你们可要好生办理,要把他们不妥之处一一改正过来。有思想,才会有发展。有独立的人格,才会有真正的进步,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能力”
王莽在这一刻,指出了许许多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盲目信服这一条,更是三番五次提及出来。
这是因为他饱受过这种痛苦,深知其中厉害。他的这次遭遇暂且不说,就说他的前世,当时就有这种情况。
那时的整片九州大地,几乎所有百姓都处在了盲目崇拜当中,掩盖了那些想要提出不足的声音。因此才越演越烈,使得事情最终还是出现了失控。导致父母妻儿反目成仇,亲朋好友互不相信。
“王大人,您的这些意见和想法我们自会去严格执行。但是,您单单只处置他们两人,而且还只是股杖一二十,这未免太轻了吧?俗话说严律之下才会更加守法。若是处罚太轻,难免他们会不在意这个处罚,这样反而不好。”谋士何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莽回道:“律法只是引导,最终我们要达成即便没有律法,天下百姓都能守法。这事虽然有些不太可能,但我们也要尽量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这次处罚之事,你们灵活运作一下也就是了。制定条例之时,你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重处罚力度,广为征求众人意见。
现在我们的条例还没有出来,若是处罚太重,也说不过去。若是再有人触犯,那就可以杀鸡儆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急切不得。
诸位且想想,要是这事发生在你们身上,你们受到了这个污蔑,然后被他们折磨死了,这岂不是一个天大的冤枉?
我之所以要以仁治军,为的就是要避免发生冤错之事。当然,若是真有一些人不屑一顾,就是死不悔改,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用重律。重律是震慑,仁道是引导,这就是我的理念根本。当年大禹治水,也是以疏导为主,而不是直接堵住。治水和治国一个道理,我们只能耐心去引导百姓走上一条相对合适的道路。而不是把路给堵死,规定死。
堵死了路,规定死了条例,那么百姓的思想必定会受到禁锢,得不到升华。这样将会慢慢抹杀掉他们心中的血性和向往之心。
我的愿望,乃是希望天下百姓人人,人人都能参与到治国理政当中来。而不是仅仅靠我们几个人,或者其他几个人,拍拍脑袋就决定国家大事。”
谋士何进、王寻等人闻言,大为震撼。此刻的他们总算是明白了王莽的良苦用心,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人之理想,果然浩大和崇高,末将远远不及,远远不及啊。”
“确实如此,若是王大人这事发生在其他诸侯群雄身上。不说他们定要将那些涉事人马株连九族,最起码也会全部处以极刑。
现在大人您仅仅是处罚两人,股杖一二十当作警示。若此举不是仁义,那还有什么才能算得上仁义?想来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此吧?大人有此仁心,末将誓要永世追随大人,绝无二心。”众多将领齐声道。
王莽笑道:“诸位将军,我之愿望对于百姓来说,虽然是比较美好。但要想成为现实,定然困难重重,因此还望诸位将军同我一起尽心尽力办成此事。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乃我们之命脉。”
众将同声回道:“末将谨尊大人军令,恪守军规,严守条例,不忘初心,虽九死而无一憾。”
“如此甚好,现在你们可以前去传令办理,顺便加强体恤军情民心。”王莽说道。
众人听得言语,依次退出了大帐,各自前去安排,执行条例军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