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放心(2 / 2)胡静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少年也着急的看着郑管家道:“爹,就把她们也买回去吧。老爷夫人知道了情况,也一定会同意的。”

郑管家无奈的叹口气,扶起跪在地上的杨宛歌道:“丫头,我刚才仗着老爷的声望硬把你买过来,已经是坏了规矩得罪了怡红院的人。如果再强买两个丫头这梁子就结深了。怡红院虽只是烟花之地,但经常有达官贵人出入,只怕怡红院的老鸨不愿善罢甘休,散布谣言,到时毁了我家老爷的清誉,让老爷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那少年这时才明白爹的苦衷,树大虽然好乘凉,树大也亦招风!少年劝杨宛歌道:“小妹妹,我爹有他的难处,你不要再伤心了。你那两个姐妹一定会吉人自有天相的。”

现今乱世初定,当今皇上虽是圣君,要让所有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杨宛歌心里难受的道:“少爷,谢谢你今日救我,我愿为你做牛做马。”

少年忙道:“我可不是什么少爷,我叫郑励勤,也是将军府里的仆人,以后你就叫我励勤。”

杨宛歌看着眼前这位善良稳重聪明的少年,叫了声:“励勤哥哥!”

“嗯,快回府吧!回府洗个澡换身衣服,去见老爷夫人!”郑励勤第一次听到有人叫他哥哥,他高兴的掺扶着杨宛歌朝将军府的方向走。

桃花儿谢了,梨花儿开,秋去春来,大兴朝建元十五年暮春时节。

镇国将军府里,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穿着粉红色的罗衫,鹅黄色的长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发髻两边扎着两条小辫。细细的弯眉下,一双丹凤眼如秋水般明亮,鼻若琼瑶,樱唇皓齿,生的美艳动人、风姿妖娆。

她手里捧着一个长方形的大锦盒,走在将军府里的青砖小路上,朝府里花园的方向去。

她一走进花园,就看到在花园中间的空地上,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穿着月白色束袖长衫正在练剑,那少年长得白白净净,如花似玉,若不是看他的发式,倒像个女子。

在那练剑少年的不远处站着一个和她一般大小的丫鬟,穿着绿色的罗衫,雪白的长裙,生的眉清目秀。那丫鬟的旁边站着一个二十一、二岁的少年穿着青色的长衫。

他们都注意到捧着锦盒走进花园的丫鬟,大家都没说话只是微微的笑了下。

捧着锦盒的丫鬟也站到他们身边,一起观看少年舞剑,这少年正是府里的少爷,名叫周平乐,是镇国将军王康的外孙,也是王将军大女儿王秋月的儿子。

她每次看少爷练剑时,都能感受到每招每式里都蕴含着难以排解的怨气,这种怨气让少爷的剑舞起来杀气腾腾,似乎他的对面站着个仇人,那怕这满院的春色,也丝毫掩饰不了他心中的仇恨。

对!是仇恨!她恍然间领悟了少爷剑气里的情感,她想,少爷心里有深深的仇恨,这种仇恨在他心中从未消除过。

少爷的剑锋一转突然直直的向她刺来,她毫不惊慌,不闪也不退,依然站在原地。反倒是身边穿青衣的少年惊呼一声,“宛歌!小心!”

少爷就在快刺到名唤宛歌的丫鬟时,将剑猛然一收,迅速挑开了这丫鬟手里的锦盒,笑问:“宛歌,你为何不躲?”

宛歌轻轻一笑,这笑容胜过这园里所有的花,道:“奴婢不敢躲,奴婢怕越躲少爷您的招式越多,本来只是想吓吓奴婢,搞不好还真的刺到奴婢了。”

她一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少爷道:“真是个聪明的丫头,难怪外祖母这么喜欢你。我讨了几次她都不给,还说疼我呢。”

宛歌忙道:“少爷看你说的,奴婢是老太太的丫鬟,也就是你的丫鬟,你要差奴婢办什么事,老太太哪回没答应啊。再说我怎比得上冬雪姐姐灵巧能干,到了你这里还不是添乱。”

“宛歌妹妹休要取笑我,我还不是笨手笨脚的,承蒙少爷不嫌弃罢了。”着雪白长裙的丫鬟脸红红的道。

宛歌好笑的朝冬雪挤了挤眼色,冬雪害羞的不敢看她。将军府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冬雪就是老夫人默许给少爷的侍妾。

“励勤,接着!”少爷将剑丢给青衣少年,接过冬雪递来的拭汗帕子,擦着额上的汗,问:“锦盒里装的是何物?”

宛歌正色回禀道:“这是前几日德妃娘娘派宫里人送给老夫人的小香炉,这香炉听说是波斯人献给皇上的,少爷你看,这样式好特别,美轮美奂的。老夫人说她也用不着这些,要我拿过来给少爷,看少爷是否合用?”

宛歌将锦盒交给冬雪,少爷不屑一顾的道:“我房里香炉已够用了,也用不上。你帮我将这香炉送到念月妹妹那里,她应该会喜欢的。”

宛歌只好又接过香炉,她也知道凡是德妃娘娘赏赐的宫中东西,少爷都是极为排斥的。

少爷又想起什么,道:“冬雪,把我房里桌上的小画本拿过来。”冬雪应声连忙去取。

“我前日在市集上看到有卖小画本的,念月妹妹看了一定喜欢,你帮我也一起带过去。”少爷又对宛歌道。小画本就是快速的翻动它,里面画的人就看上去会动起来的玩意。宛歌想,念月小姐老爱这种哄小孩的玩意,她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千金小姐。

宛歌应声道:“少爷,奴婢先和老夫人说声,这就去办!”

少爷调侃她道:“你刚才还说,只要我差你办事,外祖母都会答应的,你还去请示什么?”

少爷老爱戏弄她,她只好对旁边的青衣少年道:“励勤哥哥,那就有劳你帮我向老夫人说声。”励勤点点头。

这时冬雪把小画本已取来交给宛歌,宛歌接过小画本,向少爷行了个礼,就出门了。

宛歌每次出门,走在京城繁华的街巷里,她总忍不住要绕到绿柳河边的烟花巷里走一圈。她总是要仔细看一遍这烟花巷里每间青楼的招牌,她想寻到怡红院,她想见见小花和小青,看她们过得好不好?

她每次想到十年前的事心中总是有种隐隐的歉疚。虽然自己侥幸得救,虽然自己当时也无能为力,但每回脑海里浮现小花和小青跪在地上恳求的一幕,她就会难受。

如果能找到她们,看到她们过得还算好,也许她心里会好受些。可是她在这条巷子里走了不下十遍,却没发现一家名叫怡红院的青楼。这让她很疑惑,难道是自己记错了名字,又怎么可能记错呢?

然而她也没有勇气去询问这个巷子里的人,本来大白天一个姑娘家往这个巷子里走就很奇怪。白日里这条巷子是冷清的,每间青楼的大门都是紧闭的,路上的路人也是稀少的,偶尔能听见从大门里传出来的歌乐声,那是青楼女子练歌的声音。

她几次想随便敲开一间青楼的大门打听下怡红院,可每次她抬起手时,又因为害怕别人看到而放弃。

今日她又站在一间招牌上写着“百花楼”三个字的青楼大门口,她正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打听下。百花楼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个老鸨满脸堆笑的恭送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出门。

宛歌在措不及防中,与出门的公子对视了一眼,那公子面相俊朗,头束紫玉冠带,锦衣华服,她慌忙间脸色羞红,低下头。

那贵公子也感到意外,眼神奇怪又温和的打量着眼前美丽的少女。宛歌不敢多看匆忙的逃离这条烟花巷。

那位公子身后的老鸨忙道:“哪里跑出来的冒失丫头,竟敢这样冲撞王爷。”

那位被称作王爷的公子,若有所思的道:“你可知道,她是哪家新来的?”

“奴才也从未见过,看她的打扮倒不像这里的丫头,怕是官宦人家的丫鬟走错了路吧!”老鸨答道。

这位王爷不再问什么,望了望宛歌已远去的背影,坐上了来接他的轿子。

宛歌跑出烟花巷后,就直接朝念月小姐的住处侯爷府里去了。

念月小姐,本名叫魏念月,原是魏国的公主,魏王最宠爱的女儿。魏国灭亡时,她只有三、四岁和魏国投降的皇族一起被带到洛城,也就是现在大兴朝的京城。

魏王和她的母妃在来到京城不久便都自杀身亡,念月小姐从小就跟着自己的叔叔,魏王的弟弟魏子风一起生活。皇上念及以前与魏子风的交情封他为逍遥侯,逍遥侯只是个称呼,并没有任何的实权,但可以领朝廷俸禄,在京城里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

念月小姐的母妃与镇国将军的大女儿王秋月曾在魏国宫中情同姐妹,临死前将念月小姐托与镇国将军照顾。因此念月小姐从小就经常来镇国将军府里小住玩耍,和府里的周平乐少爷两小无猜,宛歌会经常见到她,和她也比较熟络。

宛歌来到侯爷府前,门口的小厮认得她,看到她就笑道:“宛歌姑娘,今日得空来找我们家小姐玩啊。”

宛歌随他进去道:“我是来帮我家少爷送东西的。”

这里虽是侯爷府,但却和普通官宅别无二样,府里的景致摆设远远不及将军府。逍遥侯和家人现在过的日子只能算得上是清贫。

小厮将宛歌带到内院,逍遥侯正在内院抚琴,一个少女和着琴音漫不经心的舞着。

那少女长得清丽秀美,鬓发如云,双目如星,身段婀娜,一身桃红的舞衣,衬得她肌肤如雪。

逍遥侯虽已四十余岁,容颜依然俊雅,只是神情总是淡然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忧悒和失落。

琴声骤然停了,“念月,你的动作全错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即便是责怪,逍遥侯的语气里也带着宠爱。

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