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吆喝(1 / 2)胡静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话间前面已响起了锣声,有人大声吆喝道:“丞相大人出行,闲杂人等回避!”

杨宛歌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她看着身着轻便盔甲腰间挎着刀剑的威武士兵们护卫着一台红色的轿子从眼前走过,街道两旁的人大气都不敢出,恭敬的等候着丞相大人的轿子通过。

轿子走远后,街道上又渐渐恢复了喧闹和嘈杂。在刘爷准备牵着驴车继续向前时,杨宛歌感到机会来了。

她迅速的跳下驴车,将还没啃完的半边饼子揣到怀中里,一个劲的朝与驴车相反的方向跑去。

刘爷夫妇对杨宛歌突如其来的举动始料不及,他们马上惊醒过来,刘爷扔下驴车,飞快的追了过去,刘婶也慌忙下了驴车对刘爷喊道:“一定要追回来,要不我们损失大了,而且怎么向怡红院的董妈妈交代啊。”

刘婶将驴车栓到路边,真是欲哭无泪。这事是怡红院的董妈妈特递交代他们的,要他们去物色些绝色的小女孩,然后在怡红院里慢慢训练,日后成为招牌姑娘,也就是摇钱树。而且董妈妈事先就给了他们一百两银子的订金。这事要是办砸了,肯定是会断了他们的财路的。

刘爷看到不远处杨宛歌在人群中左闪右钻的,灵活的向前奔跑,他恼怒的在后面追着。

杨宛歌在逃跑的过程中,还不时的回头喘着粗气看两眼,她看到刘爷快追过来了,感到自己一直这样跑下去,肯定要被他抓到。

她看到街道旁有条小巷,她赶忙转个弯往小巷里跑,在慌乱中她无意踢翻了在临街巷口乞讨的一个小乞丐的碗。

那小乞丐连忙拾起从碗里撒到地下的几个铜钱,追上杨宛歌喊着:“没长眼睛的野丫头,怎么走路的,把我的碗踢翻了还想跑,给我站住!”

杨宛歌停下来喘了口气,回头一把扯住那个小乞丐,看刘爷还没追到巷口,稍微安下心,捂住小乞丐的嘴,看他样子是个小男孩,比自己还矮半个头,道:“求你了别叫,有个坏人在追我!”然后放开小乞丐继续向前逃。

小乞丐马上明白过来,回头看到一个凶神恶煞的男的已追到巷口。小乞丐跑到杨宛歌前面,拽住她的手道:“跟我来!”

两个小孩牵着手在巷子里狂奔起来,原来这个巷子四通八达,杨宛歌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有随着小乞丐在巷子里转来转去的跑着。

他们跑到一条路的尽头,已经无路可跑,前面是个矮墙。小乞丐指着矮墙下的石墩道:“快,翻过去!”

杨宛歌马上会意,一口气都来不急歇就踩着石墩翻了过去。翻过去后看到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住了。

眼前是个很多人聚居的地方,但这里跟刚才看到的繁华街道完全没法比。人们都穿着烂得不能再烂的衣服,两边的房子像是稻草做的,但又不完全是稻草,是用几根木头搭成简单的框架,房子上上下下,有的地方用稻草覆盖着,有的地方用破布遮挡着,这房子比自己在丹镇的家还要破还要简陋。

随后翻过来的小乞丐看到发呆的杨宛歌,拉着她的手道:“走啊!”带着她跑进一间这样的房子。

这个像窝棚似的房子里,还有一个男孩要比这个小乞丐大些,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房里的男孩看到小乞丐带着一个小女孩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一脸的惊讶。

小乞丐回到家,在巴掌大的地方看了一圈,看到自己晚上当床用的厚厚的稻草,道:“你快钻到稻草里,别动,别出声。”

杨宛歌钻进稻草后,小乞丐又将稻草整理一番,感觉看不出什么破绽,才一屁股坐到地上歇口气。

“小松,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她是谁?发生什么事了?”年纪大些的男孩问小乞丐。

小松拿起房里破旧的凳子上有点缺口的茶壶喝了口水道:“哥,有个好凶的坏人在抓她,我就带她跑回来了。”

“你。。”小松的哥还准备继续问时,只听外面有个男的在喊,“死丫头,快给我滚出来,大爷可是真金白银的把你买回来的,你还跑,我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小松有点害怕的道:“哥,那坏人已经追过来了,该如何?”

刘爷此时在外面拉住人就问,“看到个丫头跑过来没?”在窝棚外面的人都害怕的回避他,纷纷摇头。

刘爷发狠的吼道:“你们这群穷鬼、叫花子,谁要敢窝藏那个丫头,不把人交出来,明日老子就带人来把你们这里拆个稀巴烂!”

小松的哥立马把杨宛歌从草堆里拖出来,道:“你快出来!”

被拖出来的杨宛歌小声苦苦哀求小松的哥哥,“救救我,我不要被他抓住,我要回家,回到爹娘身边。”

小松的哥并不心软,死死抓住她的手腕往房外拖。小松忙拦在前面恳求道:“哥,我们就帮帮她吧。”

“帮她?你拿什么帮她,你想害这里所有的人都因为她而遭罪吗?”小松的哥一把推开小松,拽着杨宛歌到房外对追来的刘爷喊道,“这位大爷,你要找的人是她吗?”

刘爷看到被小松的哥拽着的杨宛歌,上去就劈头盖脸的给了她一巴掌,小松的哥被刘爷凶狠的样子吓得松开了抓着杨宛歌的手,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杨宛歌只觉得眼前一蒙,捂着火辣辣的脸倒在地上,耳朵一阵嗡鸣。刘爷还不解恨的一脚踹到她身上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贱人,要不是我买了你,你早就饿死了,不知恩图报,还敢逃跑,我叫你跑!我叫你跑!”接着他一脚一脚的往杨宛歌身上踹。

杨宛歌吓得边哭边用双手挡着他踹过来的脚。小松跑过来护住杨宛歌对刘爷吼着,“你是坏人,你欺负小孩!”

小松的哥连忙把小松扯开,刘爷看人也找到了,教训的也差不多了,一把抱起杨宛歌,扛在肩上就准备离开。

小松的哥忙挡在刘爷面前道:“大爷,小的今日帮你逮住了逃跑的丫头,你能不能带着小的混口饭吃?”

刘爷看着面前十二、三岁的少年,饶有兴趣的问:“你叫什么?今年多大了?你能做什么?”

“我叫大福,今年十二岁,我什么都能干的,劈柴、做饭、打架、抓人!”大福认真的回答。

刘爷笑了起来道:“好吧,那你跟我走吧,我那里正好缺个打杂的。”

大福将弟弟扯到跟前道:“这是我弟弟叫小松,六岁,也很能干,今日就是他最先发现你要找得这个丫头的。能把他也带上吗?”

刘爷爽快的道:“那就一起走吧。可要先讲明,在我那里刚开始是没有工钱的,每天只能管你们吃饭,有个地方睡。”

“嗯,我们兄弟俩只要能跟着您混就行!”大福高兴的满口答应,还淡淡的瞟了眼趴在刘爷肩上的杨宛歌。

杨宛歌被刘爷打过的半边脸已肿了起来,哭得声音渐渐变小。这是她离开爹娘,第一次独自面对这世道,她现在除了害怕,就是感到无助。

刘婶一直守候在驴车边,看到刘爷将杨宛歌抓回来后欢喜的道:“谢天谢地,总算追回来了。”

可当刘爷将杨宛歌从肩上放下来时,看到杨宛歌的脸,她难受的责怪刘爷道:“你这个杀千刀的,你怎么把她的脸打成这样,这叫董妈妈怎么来看人,你做事就不能动下脑子啊!”

刘爷这才恍然大悟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我这还不是一时气急了,你个婆娘,你不知道,这个贱丫头跑得忒快,追的我好辛苦,还差点追丢了。”

刘婶使劲掐了一把杨宛歌胳膊上的肉,杨宛歌痛的哇哇直叫。

她把杨宛歌拽上驴车,对刘爷道:“打那里都可以就是不能打脸,你又不是不知道,董妈妈要的就是这张脸。哎,只有先回去,过几天等她脸上的肿消了,再叫董妈妈过来。”

刘爷把牵驴的绳子交给大福道:“你们俩牵着驴车朝西街方向走。”他自己也上了驴车,和刘婶坐在一起。

刘婶这才发现又多了两个小男孩,问:“他们是谁?怎么和你一起回来了。”

刘爷贴在刘婶耳边道:“多亏他们俩才把这丫头抓住。我看这个大的蛮懂事能干的,训练段时日就可以帮我们做些大事。至于那个小的,上次不是听你说,最近宫里要些小太监,不如把他卖到宫里去,还可以赚二十两银子。”刘婶窃窃笑着连连点头。

杨宛歌顺从的坐在车里,隐隐听到什么“小的”“太监”“卖到宫里”。她感觉他们是在说那个小乞丐,难道他们想害小乞丐。

晌午过后,他们才到达京城里刘爷的住处,是一处在京城里最普通不过的四合院。青瓦、灰砖、木门,房子很结实,住在里面的人刮风下雨时是不用担心的。

从驴车下来后,刘婶一直推着杨宛歌往四合院里走,门口站着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看到刘爷夫妇,恭谨的喊着,”大爷、夫人,回来了。”

刘爷将手中的包袱甩给其中一人问道:“这几日来宅里可好?有没有出货?”

一男子忙凑到刘爷跟前禀告:“前几日,前任石尚书家的小姐和奶娘被贾大人领走了,我按官票上判的石家小姐五十两,奶娘十两收得身价,贾大人另外答谢五两。”

那男子说完从怀中掏出银子交给刘爷,刘爷还没伸手接,刘婶就一把接了过来道:“为官府做官方买卖真是没什么油水,这六十两是要缴纳给官库的。”

前任石尚书是工部尚书,在任期间贪赃枉法,在黄河边修得堤坝汛期来时,瞬间崩溃造成了十几个县受灾,幸好洪水冲到义县时被拦住了,要不然京城也会被淹没。

皇上为此事大怒,二话不说就把石尚书关进天牢,再彻查此事。事情还没完全查清楚,石尚书就在天牢里抑郁而亡。他的家人都落得牙人古代人贩子的称呼官卖的下场,取价尝官。

当今皇上算是仁慈的,没有将他满门抄斩已是万幸。石尚书在朝中还算有些根基,事情过去不久后,就有些朝中的大官小官找各处牙人领他的家人。

另一个男子也禀告道:“两日前,城外的李员外来买了个粗使丫头,十两银子。昨日董妈妈还来问大爷、夫人回来没?”他直接将十两银子递给刘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