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好了,今天暂且饶你,放下吧。”
狄光昭一喜,忙不迭地将舆图放到一旁,捶打臂膀一屁股坐在石凳上,端起一碗凉茶汤一阵牛饮。
狄仁杰将信纸叠好塞回信封里,交给狄春,郑重地道:“放入书房,待会老夫亲自收拾。”
狄春应了声,退下。
狄仁杰在石凳坐下,苍老的面容上露出沉思之色。
狄光昭讨好似地拿起蒲扇为老父亲扇风纳凉,“爹,陈子昂信上说了什么,让您这般高兴?”
狄仁杰捻须微笑:“陈伯玉来信与老夫探讨辽东契丹战事,信中见解之高深,对战局推测之精准,令老夫惊叹!”
狄光昭“哦”了声,旋即嗤笑道:“爹,这陈子昂跟您一样,就是个操闲心的主,拿着品官的俸禄,操着文昌相公的心!你们一个县令,一个县尉,隔着辽东几千里远,平叛契丹与你们有何相干?”
狄光昭话语里透出浓浓的怨愤,似乎在为老父亲遭到贬黜而气怨满腹。
狄仁杰知道自己这个三儿子,有点泼皮无赖的性子,当下也不跟他计较,更不会同他讲什么国家大义。
狄仁杰从怀里掏出另外一封信,递给狄光昭,淡笑道:“你先看看这个再说!”
狄光昭一脸狐疑地接过,信是监察御史桓彦范写来的,桓彦范当年受到狄仁杰赏识,将他从主管武库后勤的司卫寺调入肃政台,相当于从事务部门进入监察部门,品级变动不大,但前途和钱途却截然不同。
所以说,桓彦范算起来也是狄仁杰的旧部。
狄光昭看完信,激动地嘴皮子都不利索了:“桓彦范说,朝中有风声,说是圣人有意起复父亲,前往河北主理平叛事务!圣人...终于又想起父亲了”
狄仁杰平静地道:“依为父对圣人的了解,若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如此仓促启用某的。即便平叛事宜不顺,她也会先让某前往河北,任一州刺史,然后观形势而定。”
“那也比窝在这小小的彭泽,成天处理这些乡邻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强!”狄光昭嚷嚷道。
狄仁杰眉头皱起,沉声道:“跟你说过多少次,百姓之事无小事,一乡一县尚且治理不好,何谈治国治军?”
老父动怒,狄光昭忙讪笑道:“儿说错话了,父亲莫要放在心上。儿只是想说,彭泽这地方没啥意思,我才来了几日,什么挖菱角、游船、钓鱼全都干了,实在无趣得很!嘿嘿爹,我跟您去河北,给我安排个一官半职,要不我实在闲不住!”
狄光昭虽然性子浑了些,但脑子转的还算快,怔了怔,瞪眼惊讶道:“陈子昂这个时候写信给您,莫不是也要跟您求官?”
狄仁杰捻须微笑:“他信中,倒也有这个意思。”
狄光昭气呼呼地道:“亲儿子都还没安排呢!凭什么轮到他!诶不对呀,陈子昂是如何知道,父亲将会被起复的?莫不是,他有未卜先知之能?”
狄仁杰沉吟道:“这也正是为父想不通的地方。陈子昂,似乎早已料到为父会被启用,恳请为父帮他运作调职一事。”
狄光昭想了想,不在乎地道:“兴许是那陈伯玉的友人通风报信,这种事,朝廷上瞒不住的。”
狄仁杰微微点头,唯有如此解释,才说得通。
想到陈子昂信中所言,狄仁杰忽地轻笑出声。
狄光昭好奇道:“父亲为何发笑?”
狄仁杰笑道:“陈伯玉信中说,有关契丹战事的想法,是听了一位在码头做工的年轻人所言,才豁然开朗的。言辞间,竟是对那位叫曹悍的少郎颇为推崇欣赏。为此,陈伯玉还专门恳请为父,代为向朝廷荐才。
陈伯玉为人方正刻板,在神都时,收常家子弟为徒,都不愿出面为弟子求官,没想到此番遭贬,竟也明白了些人情世故。唉人呐,经历过风雨才会成长。”
狄仁杰显然没有将陈伯玉的说辞当真,如此军国大事,怎么可能是听一黄口孺子的点拨?
狄光昭倒是不在乎陈子昂信里还说了啥,讨好似地谄笑道:“爹,看来您是答应帮陈子昂调职了。那我呢?爹准备帮我求个什么官?”
狄仁杰斜睨他一眼,淡淡地道:“之前你在神都为官,跟人打架遭罢,如今跑到为父这,还有何脸面求官?”
狄光昭急了,气愤不已地道:“那岂能怪我?还不是武崇烈那王蛋对父亲出言不逊,我实在听不惯,才跟他打了一架!再说,一个小小的城门郎,我实在不想干了......”
狄仁杰沉着脸道:“武崇烈乃是梁王之子,刚封的新安郡王爵,你有何资格与人相争?若非老夫故旧帮衬,你以为梁王会轻易放过你?你好高骛远,没一个职位能干得长,若嫌官小,自去讨生计,跟在老夫身边作甚?”
狄光昭脖子一缩怂了,赶忙认错道:“是儿子不对!不该跟人争一时之气!儿子一定改!爹您可不能撇下儿子不管呀!两位兄长如今都仕途顺畅,就我一事无成......”
狄仁杰叹了口气,再怎么不争气,终归是自己的小儿子,又怎会真的不管不顾。
“此番若为父起复,就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你还不知悔改,为父今后就只能撒手不管!”
狄仁杰郑重其事地告诫他一句,起身朝书房走去。
狄光昭面上一喜,赶紧拿起那幅舆图屁颠颠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