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酒下肚,啧了啧嘴,又赞了几声,催着慕容冲饮下此碗,不要辜负这琼瑶佳酿。
慕容冲端起粗碗,小酌一口,只觉酒液沾唇入喉,一股醇香自舌尖散开,直透脑入五腑,果然不愧是酒中极品!当即将海碗中的酒尽数饮尽:“好酒!”
宁王见他识货,朗声大笑,又给他满满地斟了一海碗。兄弟俩就在绿藤架下举碗对饮,畅快聊天,直到老板娘出来赶人才离开。
借着酒劲,宁王冲着胡姑娘笑骂道:“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让你,到我府上,来酿酒的!”
随后几声狗吠,宁王便拉着慕容冲一溜烟跑了。许久,兄弟俩才相视一眼,看着彼此的狼狈样,放声大笑起来。
四月廿九,花魁竞价升至五百二十石粮食对比这算下来,也不过万两银子,较之去年的竞价,便宜了不止一星半点!
到五月初一,竞价再次翻了翻,飙升至一千零四十一石粮食,对于腰缠万贯的豪绅来说,也算不上出不起的价格。
竞价者早已不再是带着一石一石的粮食前来风花雪竞价,而是以各大粮铺开出的粮票来作为竞价凭证。一则是因为粮食数目庞大,运输不便二则汴安城及附近的粮食早已被买空,除了林家粮铺囤积的粮食,只能指望远程运输了三则上虞流民渐渐涌入汴安城,此刻运粮,不被抢劫一空才怪。
于是乎,竞价又成了银钱上的较量。这一石粮食,在东鲁朝廷定下的收价是十五两,售价是二十到二十五两,以粮食的成品来衡量浮动。风花雪的竞价一起,每石粮食已翻了一番,飙升至四十两上下,而且还是呈继续上涨之势。
但即便如此,这个价格和去年的竞价相比,已然低了数倍。
竞价的客商们都找芸娘商量,直接把竞价折成银子就好。这消息一放出,汴安城的粮商们又向芸娘送礼,央求芸娘千万不能松口。
这些日子,小的粮铺基本都被大粮铺收购,关门大吉大的粮铺再被更大的粮枭收购,因为他们的粮票全国通用,他们的掌柜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倒真是叫这些粮枭们尝到了甜头平日里想吃下那些个小铺子,哪儿有这么轻而易举的!
风花雪的管事按照林若吩咐的,对着粮枭们一阵拿乔,收了十万两黄金的大礼,这才答应了他们,继续按照粮票来作为竞价的凭证。
粮枭们大喜,每日对着如流水般涌进口袋的银钱笑得合不拢嘴,全然不知在不久之后,他们开出去的那一张张粮票,会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五月初二,汴安城涌入了数千流民。明宗皇帝命京兆府尹带领衙役协助户部尚书沈狄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布下八个施粥点,救济安顿灾民。
五月初五,汴安城的流民翻了数倍,汴安城治安堪忧。户部筹集的准备运往上虞的粮草在半路被流民所劫,朝廷开惠民仓赈灾,但流民越来越多,惠民仓的粮食也只够应付三天左右。
五月初六,户部尚书和京兆府尹等一众官员焦头烂额地应对流民抢食之际,一个好消息从天而降:林家在汴安郊外,设下六十四个粥铺。同时,林家还在粥铺附近以及慈恩寺设了十六个义诊点,免费为流民诊疾治病。
听闻此消息,原本聚集在汴安城东南西北四门的流民都散了开去。
沈狄和众官员们商讨一番之后,由京兆府尹应大人带人继续在城门口施粥,再派人去林家的施粥点增援,沈狄和剩下的两位大人回宫面见明宗皇帝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