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光的项目建设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和关键时刻。
郑少卿在回到工作岗位之后,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项目建设开工到现在,一晃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原定的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半。
有郑少卿盯着项目,华雯娜感觉自己一下子减轻了许多的压力。
当前,除了一期项目建设的基建扫尾工程之外,几乎全部进入了设备的集中安装阶段。
智能化项目,英、德、日、美等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全部就位。
这是一条绝对现代化的高科技智能化生产流水线。
就连外国的技术专家都对这个项目赞不绝口,纷纷夸赞星光上这个项目有眼光、有前途。
产品一旦投放市场,将会在第一时间占领亚洲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这个项目的产品已经代表了当下国际市场的供求趋势,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新上的传统意义上的斜交农用胎生产线,一期工程中不仅限制了产能,而且注重了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完全属于国家倡导发展的绿色能源项目。
巨型工程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发展,更是代表了新星光的一个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同项目一样,同属于一个尖端科技项目。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在智能化程度上不属于全自动的生产方式,是介于传统生产加工与高科技技术之间的一个项目。
郑少卿的案头放着一份资料。
资料显示,国际市场对巨型工程机械轮胎的需求持续增加。
无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巨型轮胎的生产产能是十分明智的举措。
这个项目进入投产状态后,依靠成熟的技术优势,很快就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攫取广阔的市场。
在国内巨型轮胎市场上,巨型轮胎产品也将前景广阔,并且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郑少卿是深入做过市场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郑少卿算了一笔账,仅巨型工程机械轮胎一个扩能改造项目上马投产之后,年可新增产值20亿元,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产值,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智能化生产线产能规模按照规划设计能力年产500万套,产值达到30亿元。
今天下午,郑少卿跟华雯娜商议后,召集了项目建设指挥部的一班人马及星光技术研发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开会,就是要专题研究老线星光设备搬迁工作。
既定的原则是,新项目基建工作一旦竣工,新设备进入安装阶段之后,老线的星光生产设备尤其是重点设备都要立即停下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尽快完成设备搬迁。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牵扯精力很多的十分棘手的同样艰巨的工程。
郑少卿已经利用两个夜晚的时间,会同相关人员划设出急需搬迁的设备类型、重点。
为了不至于因为设备搬迁而影响到老线的生产,郑少卿事先就按照预案要求联系好了胶料加工厂家。
这样一来,一边搬迁设备,一边不耽误部分生产。在新星光项目建设还没有完全安装、调试完设备,还不能进入全面试生产之前,老线生产尤其是成品车间原则上是不能停下来的。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需要维护,客户需要维护,一旦彻底地停下产来,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华总裁跟华雯娜非常赞赏郑少卿这一十分缜密的思维方式,立项之初,就同意了他的这一计划,并授权由他临机决断。
设备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
个别车间由于搬迁工作需要,不得不全部停下产来,对于这部分员工,郑少卿却有着另外的打算。
员工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虽然接下来,由于自动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企业也许一时用不了那么多的人,但眼下这部分员工还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暂时闲置下来的这部分员工的临时安置问题、工资问题、生活问题都是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星光的员工队伍中已经有一种传言在微妙地传开。那就是新星光投产后,将裁撤现有员工队伍的三分之一的人数。不少员工为此担着一份心事。
郑少卿在江州住院的那些日子,他让范小枣在一线员工队伍中搞了一份调查,主要侧重于员工中所关注的问题,反映的呼声,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在发现一种问题的倾向之后,郑少卿及时地跟华雯娜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再三地叮嘱星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光勤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苗头。发现问题之后,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决战的关键时刻,郑少卿提议召开一个誓师大会,动员一切力量,围绕生产、围绕项目、围绕设备安装、围绕设备搬迁等项工作全力推进。
两天后。星光公司礼堂。
誓师动员大会如期召开。
华雯娜在会上做了动员讲话。
郑少卿主持会议并讲话。
动员大会之后,大家立即各就各位,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由于设备搬迁需要而停产的车间的员工,公司安排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每人每天发放120元生活费,稳定了员工队伍。
三个月后,智能化生产线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
巨型工程机械轮胎扩能改造项目及斜交胎扩能提升项目也几乎是同步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
星光老线生产目前还有一个成品制造车间在维持运转。所需的半成品大都是通过市场外协进行购买的。
华雯娜仔细地算了笔账,老线设备搬迁期间,生产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贯彻了郑少卿的边搬迁、边安装、边调试三不误的生产组织原则,星光在这期间的损失还是降低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了市场。
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成为一名战略家,更要具备战略家的胆略和气魄。
郑少卿完全算得上是一名战略家。
在新项目建设的一年多来,老线的生产一直都是满负荷的状态。
当时,郑少卿的要求就是,生产计划管理部门一定要未雨绸缪,针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于长线产品加大生产储备力度。对于中线和短线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重点保障有效益、效益高的产品的生产。尤其是对于产量小、批次多、不赚钱的小规格产品坚决停下来。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全力保障长线产品的生储备产。
事实证明,郑少卿的经营管理之道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是十分明智的。
正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老线加大了生产力度,储备了大量的长线规格产品,在企业设备搬迁的较长的时间里,仅靠储备的产品资源还是尽可能地满足了主机配套企业的市场需求。
市场没有因为企业搬迁、新建项目而受到多大的影响。当然,这种由于搬迁而引发的制约因素和影响毕竟也还是有的,甚至也是分外地明显的。但从工作大局上来讲,企业的损失还是降到了最低。
发展一个企业,靠得不仅是信心,而且靠得是工作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