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9章 义学新貌(2 / 2)一个苦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培训班负责制造人才,而那些人才则负责创造财富。

运作平稳且健康,因此王浩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搞搞副业。

这些日子,经常会去义学,与那些孩子们混在一起。

其实也不应该算孩子了,都已经是半大小子了。

之前说好了义学的孩子,学习到十二三岁就要毕业的,而现在的情况是,学校里几乎处于一种只进不出的状况。

如今的义学,不但占据了整个五里坡,连山下都圈了不少地。

学校的学生数量,更是达到了三千多人。

没办法,福利太好,又男女不忌,更不分学区,只要年龄满六岁,就可以过来入学。

因此,整个京城及周边一二十里的百姓人家,如今都愿意把自己家的娃送来五里坡上学。

与其在家里玩泥巴,不如就到那里去,不但能帮你把人照顾好,还管饭。

最早的那批孩子,年龄大的,都已经有十六七岁了,都还有留在学校里的。

这些年龄比较大的,都直接留校成了代课老师。

也不强制毕业,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学的差不多了,如果不想走,就会得到一份工作,开始半工半读的学校生活。

或者分配去太府寺领一份差事,那里需要大量的临时工,尤其是像这些从义学里出来的学生,尤其适合参加这样的工作。

义学与其他学堂的最大区别,就是义学的学生,基本不可能去参加科举。

整个学校,找不到一本四书五经,连当初拿来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也在一个月前被王浩正式的请出了五里坡义学。

现在的他们开始学习一种叫做拼音的识字启蒙。

这一套启蒙巨作,是小蝶独立编写完成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小班课堂里传出的,不再是人之初性本善。

而是阿哦鹅,这种启蒙教育,显然更受学生们的欢迎,也更实用。

如果让沈相再来视察一趟现在的义学,他肯定会跺脚。

实用,是义学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所以除了最基础的文化知识课之外。

义学中还增加了一门实验课。

实验课是一个非常笼统的称呼,拥有极大的开放度,这里的实验课,包含了各种实验。

学校规定,只要你有兴趣,并且能够邀请到十个与你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就能向学校申请成立一个兴趣小组。

经学校批准之后,就会获得一间独立的教室,专门供这个兴趣小组做实验。

实验所需的经费器材,可以自己想办法去筹备,也可以向学校申请。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还会组织一次实验成果表彰大会。

各个实验小组,拿出各自的实验成果,经评委会的评选之后,优胜者,还能另外得到一笔丰厚的实验经费。

实验楼就设在五里坡的山脚下,一排排的砖房,简单实用,足有两百多间。

有超过一百个实验小组会在学习之余躲在那一间间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挥洒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实验小组有大有小,人数最多的,有上百个人,是由姜幕云同学带领的果壳实验小组。

他们的实验项目包括天文地理以及物理化学,涉及的项目多到令人瞠目结舌。

要加入这个实验小组的条件,也是苛刻到了极点,所以这一百多个小组成员,可以说是来自天南地北,几乎把如今大宋各州府的义学中最拔尖的那几个学生都给集中到这里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