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是一片和光同尘的好景象呀!
“那王教授的意思仍旧让他们这样持续下去?那吾等所谓何来?”
见王浩不但没有对其职责,还大加赞赏了一番,俞青山一下子就糊涂了。
不是说好了要大搞一番的嘛,怎么还夸赞起人家来了。
“不急,咱们还是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暂时不要去破坏这种平衡关系,把该办都先办好了再说。”
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把人家早已经分好的蛋糕剁碎,显然是不可行的。
人家在这里经营多年,士族势力不容小觑,再说其中一家还是当地的土族,这民心煽动起来更是一呼百应。
虽说潘大将军横扫南汉的余威犹在,但要是一上来就大马金刀的直接去挖取人家的利益,到时的反弹也定然不小。
甚至极有可能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激起民变,真到那时,赵老大安排给自己的几千“水军”,海贼还没剿,倒是要先拿来平叛了。
到时海贸还没搞起来,先来了个满地尸骸,自己也就该滚回汴京城了。
“水军”,也不知道那几千“水军”头上的双引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去掉,更不知道那水军提领是哪个老熟人,甚至还不知道这几千水军驻扎在哪里。
看来明天首还是先去轮窑厂看看,“水军”那里去了也看不出朵花来,想来再怎么水,欺负欺负三五成群的海盗还是没问题的。
倒是那轮窑厂那帮先行者,现在因该已经开工了,红砖水泥才是目前最急需的东西。
此次南下,可不是单单只搞一个市舶司那么简单,而是要在珠江入海口建立一个港务区。
这年头没有特大吨位的大商船,吃水一般都不是很深,这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新建港口也不用非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原有珠江入海口的旧港上扩建一番就足够使用了。
天然的避风良港,场地也足够空旷,大力改建一番之后,这吞吐量翻上几番自然不在话下。
说到港口吞吐量,这年代也没有吞吐量这个概念,大多数时候,这海船靠岸之后一停就是一个多月也是常有的事。
卸货装货也都在同一码头完成,都是靠人的给背上去的,效率低下。
这样的搞法,吞吐量自然也被极大的限制,将来这海贸要是繁荣起来,这样效率低下的港口,必然不够使用。
按照计划,除了扩建港口,修建更多的驳船码头,更宽阔的道路,还要建起足够使用的木质龙门吊。
这可是大手笔,纯木质手动龙门吊,配合一些简单的滑轮组,使用起来可能比一包一包抗着往船上装货卸货更为耗费人力。
想想也是,本来直接从船上搬下来,用车拉走,仅仅两道工序而已,而增加龙门吊之后可能还要多一道工序,这还不包括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把这笨重的吊车推动起来。
尽管如此,这龙门吊也必须得驾起来,只为了大大的缩短货船装卸的时间。
不能再让那船只占着茅坑不拉屎,区区几百吨的小木船,装货卸货的时间比一艘巴拿马级更耗费时间,怎能容忍。
以提高吞吐量为第一原则,吞的越多,吐的越多,市舶司收的商税也就越多,很浅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