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收了一百斤茶叶,挑去官府山场售卖,但他必须先讲其中五十斤先售与山场,领了官府的凭证之后才能将另外五十斤售与在山场隔壁等候的商家。”
“哦?你的意思是于山场旁另设一商市,允许商家可自行前往收购?”
“对了!就是这个理,商家既然有了合法的进货渠道,自然也就不会冒着被官府查办的风险去茶农那里收购私茶了嘛。
当然此法也不能完全避免会有走私的情况发生,走私这种事情,光靠堵是堵不住的,总是会有人铤而走险。”
“嗯……倒也有几分道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繁琐,商贾持茶引在场务购得茶饼之后,也会有人想着销往海外的,你大可不必担心市舶司无茶可卖。”
“可如此一来,这钱全被商贾赚了去,不会落到百姓口袋中去呀。”
“嗯,此言倒是大善。”
赵匡胤闻言捋了一把胡须,表示极大的赞同,也确实是这个理,思忖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此事朕会与有司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心想是不是也像军器监的度量衡那样,选出几个州府搞个试验点,先看看效果再说。
王浩听了则是有些失望,磨了半天嘴皮子,只得到一个考虑考虑的答复,看来还得继续争取呀,不过还是先等等考虑的结果再说。
“那臣要的人,陛下可曾有了决断?”
茶榷的话题谈完,王浩又向赵老大要起了人,心说总不能哪样都拒绝吧。
“人朕不能一下子全给你,这样朕在朝中不好交待,政事堂也不会答应。”
这人员安排问题,赵匡胤最终还是松了口,毕竟钱这个东西,他也是极为欢喜的。
若是能够在不盘剥百姓的前提下搞来这么多钱,那对他的北伐大业也是一个极重要的臂助。
“没人不好办事呀陛下……”
“你先别急,听朕把话说完!你先过去,做出一些政绩出来,这样才能服众。
到时朕在广州梅州一带设广南东路转运使,许你提领漕司。
另外,设转运使司一事尚在议定之中,你莫要声张出去,可记住了?”
重设转运使司,以削减节度使之权,这也是赵匡胤心中由来已久的想法。
尤其是经过赵光义一事之后,这个议题也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如同在军器监中首开度量衡制度一样,这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广南一带首先增设转运使司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王浩闻言心中大喜,这是这两天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然而刚想赞美两句赵老大的英明神武,却听到海公公扯着公鸭嗓子嚷嚷嚷的过来搅局了。
“陛下……陛下呀,大事不好了!晋王,晋王他……”
方才还是一脸沉稳的赵老大闻言腾一下站了起来,急切的问道。
“晋王如何了?!”
“晋王他……晋王他不成了呀陛下……”
“啊?速速摆驾晋王府!”
赵匡胤闻言脸色一变,再也顾不得那什么海贸茶榷,等王浩回过神来,就见赵老大早已经行出了殿外。
赵二终于不行了嘛?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呀,必须去见证一下,顾不得那许多,也加快脚步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