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益王在福建即位,召叶梦鼎前往,他以七十八岁高龄,临危受命,毅然南行,却因道路阻断,无奈归乡,不久后忧心成疾,病逝在家中。
宁海人怀念叶梦鼎,于是后来便以他的别号,来命名这条城中最为繁华的街巷。
方诗晴看了看左边的书坊,和右边的花店,稍稍犹豫了一下,便拉着他走进了左侧这家名为“聚文楼”的书坊。
此时的书店已经颇为普及,各种书坊在全国已经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南北两都,书坊已经随处可见。
这些书坊一般既可以从事出版和发行业务,不仅干着卖书的活,也会编书,可以说是融合了出版社和书店两种业务的综合体。
大明重科举,读书人也多,因此这些地方的书坊,往往会聘请一些“选家”,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主编,去编纂一些科举选本,选一些八股文,进行批注和点评。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正是与后世的所谓《中考作文详解》《高考优秀作文汇编》一样的道理。
但在宁海这种地方,由于读书人的数量不似南京那么多,因此书坊也少,在城中只有两家大一些的书坊,这家“聚文楼”要比另一家“翻墨坊”要小上一些。
而且卖的书中,谈科举的并不是很多,反倒是诗集、小说这些消遣的读物不少,
方毅跟着方诗晴走进了这家书坊,方忠也跟着他们走了进去。
方昀没有功名,走南闯北许多年,也不迂腐,自然没什么“女子无才”的想法,方诗晴从小到大,也是读书颇多。
她对文章经义、圣人之言也没什么兴趣,只是喜欢读一些诗词,偶尔看些话本小说。
此时便在摆书的案上,浏览着那些摆出来的作品。
书店的老板是个中年胖子,正站在桌案里边笑眯眯看着他们几位客人。
除了方毅兄妹和站在旁边的方忠,还有几个在他们后面进来的少年公子,在桌案另一侧看书。
“这位公子和姑娘,可是需要什么书?咱们店里最近新出了一本徐公子的诗集,以及七巧山人的一部话本,都在这儿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找的,尽管吩咐俺老周就成。”
老板在这开了这么多年店,也算是养了一颗七窍玲珑心。虽然很少见到大户人家的小姐亲自来书坊,但他也不会奇怪。
“我们自己看看就好。”方毅对老板点头示意,老板也识趣地不再打扰,过去招呼那几位后来的少年了。
“哥,我要这本书。”方诗晴拿起七巧山人的那部话本,翻开看了一会儿,眼神发亮,又将之递给了方毅。
七巧山人是隐居在天台山的一位隐士,据说他还是永乐年间生人,后来科举中屡试不第,便绝了科举的念头,在天台山中当了一名隐士。
不过上天在关上他科举窗户时候,却给他开了另一扇窗,七巧山人无聊时写的几部话本,却出人意料的大受欢迎。
方毅接过话本,翻开看了几眼,颇觉无味。
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也是看遍了各种名著、也饱受网络小说毒害的人。对这种话本小说,自然是相当免疫。
“写的还不错,你想要的话就拿着吧。”方毅随手放下了话本。
“你这人,怎么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