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学府,朱棣看向跟着自己的魏忠,问道:“昨天让你安排的玻璃窑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魏忠回道:“回王爷,今天早上都安排妥,在王爷上课的这一个时辰里,所有的原料,匠人都到位了。就等着您过去呢。”
“嗯,做的不错,走吧。”朱棣坐上了马车。
虽然说一般来说,是应该要骑马才是的。毕竟在小时候,老朱管得严,不过现在朱棣都成年,已经有了封地,关于骑马还是坐马车这些问题上都无关紧要,也没人为这个事情敢参他一本。而朱棣一个现代人,叫他整天骑马跑来跑去,他是受不了的。难道马车它不香吗?
……
来到前皇宫的位置,现在已经没有上次来的那么萧索了。目前整个前皇宫的面积都被清理出来了。土地也都平整后,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而且整个地理位置也相当的好。看着也一大片的土地,朱棣想着在这个时代,迷信一点,这里肯定也是算是数一数二的风水宝地吧?
朱棣拿来修玻璃窑也算是有点糟蹋。不过也没办法,毕竟总不可能说在这上面房子住吧。如果又随时敢在这上面修房子住,那就是要看老朱的刀快不快、或者脖子硬不硬了。反正朱棣是没有那个胆子的。
不过在朱棣的未来规划中,这里将是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研究中心,无数人眼中的科学圣地,同时在这附近,也将有一所配套的世界顶级大学将在这里矗立。这也算是对得起这个风水宝地了。
来到位于一角的玻璃窑作坊。外面看起来并不大,孤零零的立在一角。周围已经又有人把守了。
朱棣走进去,先是听了他们的介绍,同时自己也初略的检查了一下,看了看,也有发现什么问题,整个可以说都是根据朱棣的设计思路来建造的。
其他的再多说也没用,朱棣也不是专业的建筑行业的人员,检查不出什么东西来。朱棣直接把建设玻璃窑的匠人都撵了出去。让他们一脸忐忑的去外面找个地方等待结果。
走出房间,负责管理这件事刘胜也相当紧张,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在里面看着,毕竟他们修建这个东西之前,朱棣都说清楚了的,这是秘密项目,他知道朱棣不可能会让他们看到生产流程。
……
把他们敢出房间以后,朱棣看向剩下的几个人,这都是有从事过陶瓷窑工作经验的人。不过都各有各的辛酸故事,最后由朱棣把他们找到了一起,签订了非常严苛的条约。最起码的是五年内不得有和直系亲人以外的人接触,同时不得离开规定区域,连同所有家人也要生活在朱棣的“保护”之下……
朱棣看向他们,严肃的说道:“我最后再问一遍,你们有没有人要后悔的?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也不会计较,接下来可就没有后悔的机会了。你们可考虑清楚了?”
匠人们互相对视一眼,也没有犹豫,回道:“回王爷,我们都考虑清楚了,跟着王爷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嗯,那就好。既然你们考虑好了,我也就不多说了。相信你们也清楚,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们有谁泄密了的话,相信我,你们都会付出代价的。”
这些在朱棣看来是非常严格的合同了。但是在这些人看来似乎并不如此。
主要是现在才洪武三十年,现在天下平静下来还没有几年,而眼镜还是属于边疆呢,北面的元朝残余还在虎视眈眈,在这个人命比草贱的时代,大家都各有各的难处。最后才被朱棣找到了,而愿意给他们一口饭吃,就已经是大恩了。
至于没有一点自由、**,在这个活下去都要拼尽全力的时代,这些难道还有命重要?或许会有人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自由故,两者皆可者抛’,但是他们显然不是这种人,他们只是一个俗人,只想有个安安稳稳的地方,活下去,没有那么多无病呻吟的想法。
……
搞定了这些杂事后。朱棣正式开始了第一次玻璃试制。本来朱棣以为第一次开炉,需要的时间非常多。不过朱棣过来的时候发现,整个窑的火已经烧起来了。应该是他们修建窑子的匠人,为了检查窑子的时候烧的。
既然炉子已经热,朱棣立即吩咐其他人该鼓风的鼓风,该加煤的加煤,逐渐调节到加工所需的合适温度。现在朱棣又没有温度计,只能靠估计了。
首先把一块铁丢入窑中,根据铁块不断加热,产生的热辐射波长的变化,即颜色变化,来估计窑中的温度。比如500度时将呈现暗红色,680度时呈现鲜红色,960度时呈橘黄,1100度……当温度超过1300度时,将出现白炽。这是一个初略的判断方法。
把这些颜色判断教给匠人后,朱棣就开始第一次教学加实验的烧制了。
“玻璃的烧制,首先就是预热过程,主要是脱掉配合料中的化学结合水、吸附水和游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