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站在队伍的前边,心里百感交集。
早些时候自己还能凭着队率的职位,在李敢的面前炫耀,现在可好了,被反超了两个级别。
队率统领五什,编制五十人军候统领一曲,每曲常设两屯,多至五屯共五百人。
队率与军候,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
杨哲有点不服气,但一想到李敢的遭遇,也只有轻轻叹息,暗暗为李敢高兴。
这算是雨过天晴吧。
随着士兵辕门外的高喊声,军候何遗快步迎了出去。
何成原为南越人,景帝时带领全家归于汉室,正巧投到了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手下,待到刘彻为帝,何氏一门也跟着鸡犬升天。
何成两子,长子何果,现在太中大夫,属郎中令,秩比千石,掌议论。
次子正是眼前的何遗。
何遗身为汉阳兵营的统领,对李敢这名副手很是尊敬,而李敢也很客气,因为何氏一门为跟随刘彻的老人,其影响力并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职位。
两人寒暄良久,然后分兵。
汉阳兵营现在五屯,过一番商议,三屯留守,由李敢率领两屯,前往闽越国。
而杨哲这一队,正巧被划到李敢的属下。
这让他又是郁闷又是高兴。
杨喜因斩项羽有功而受封为赤泉候,候国按惯例传嫡不传庶,但传到第四代杨无害的时候,因罪而除国。
杨喜有子杨敷,杨敷生有两子,长子杨殷,已故。
而杨哲却是次子,因庶出而无权接受封国,但亦因此在杨无害犯法时,让他逃过一劫。
杨哲从军,当然是渴望建功立业,前往闽越平乱当然比呆在汉阳的机会更多,但一想到主官是李敢,他就浑身不带劲。
其实他不是怕李敢,而是怕紧紧跟随在李敢身边的养同。
见到养同的目光往他脖子上扫,他就如坠冰窖。
此次跟随在李敢身边的,除了养同,还有李蔡之子李勇。
在朝廷对李敢进行任命的时候李勇认为扭转命运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即收拾行装,一路南下。
自从李蔡死后,刘彻虽然并不追究其家人的罪责,但李家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丞相之家跌落神坛,李勇遭受到了无数的白眼与嘲讽。
与一心一意相信李陵的李绅不同,李勇决定抓紧时机,在李敢缺兵少将之时,前来投靠。
果然,他来对了,李敢正愁身边无人可用,李勇一来,立即被任命为什长。
什长之下,可由百将之上的主管军官任命,但律令上也有要求,更卒徭役之什、伍之吏,必由有爵者担任。
李勇有上造之爵,虽然低下,但总算有了为官升迁的的台阶。
接下来的几天,李敢每天观看属下官兵的训练,希望尽快掌握他们的战斗力以及风格,以待战斗时因材而用。
其实,李敢明白刘彻派他到闽越的目的说是平乱,还不如是说吓阻。
汉国的军力强横,如果东越王余善还没有发疯,就不敢正面对敌,据李敢的记忆,一直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闽越国每次攻打周边的东瓯、南越等国,都是在汉国勒令之时,乖乖的收兵后撤。
每次都会让他占了一点小便宜,要么是财物、要么是人口,偶尔的还抢占了一些土地。
当然,那是正常的历史轨迹,李敢此行,并不打算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