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巴结他,以便获取圣心的朝向。
尚总管没有对谁表现出异样。
直接就朝太子主座的方向走去。
在经过上官阳三人旁边的时候。
突然停下来,笑眯眯的看了看三人。
仅这停留数秒的时间。
却让在场大员们的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些历经了无数宦海风浪的老油条们,各有心思。
圣旨宣读之前,尚总管那别有用意的驻足。
是福?是祸?
难道有人要倒霉了?
陈相得意的看了一眼上官阳。
“小子,看你一会怎么死。”
陈相很有把握,通常在这种场合中。
因为周轩帝没有亲自出席晚宴。
圣旨一般就是礼节性的慰问一下各国的贵宾、使节。
这是通常的惯例。
尚总管一言不发,走上了太子主座前面的位置。
“除了圣旨之外。”
“圣上还有两条口谕。”
口谕?两条?
一听到尚总管的话,这帮大员全都蒙了,小声的互相询问着。
都是圣上的旨意,为什么不写入圣旨中颁布?
这种情况,在本朝可是第一次!
“第一条口谕:上官阳、风影、易云帆三人,站立接旨则可,不必大礼接旨。”
这条口谕一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上官阳三人身上。
接旨——
等尚总管宣读完圣旨,除了上官阳三人,还能保持原样之外。
其他人,包括两位皇子,都如雕像一般。
全部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整个宴会厅安静得,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领旨谢恩啊!”
直到尚总管说话。
众人才如梦方醒般的,反应过来。
导致“臣领旨谢恩”,这句简短、常见至极的话。
在场的人,都说了无数遍的话。
居然不少人说的结结巴巴,含糊不清的。
整个场面乱糟糟的。
估计在大周国,如此混乱的接旨现场,应该是前无古人了。
“第二条口谕——”
尚总管的声音再度响起的时候,宴会厅才又安静下来。
“上官阳为大周国、为朕,赢得了国运之争,朕是天子,朕当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这又是一条石破天惊的旨意。
在场的人,似乎已经被惊吓到麻木了。
“敢问尚总管,何为国运之争?”
陈相小心翼翼,结巴着问道。
“驱逐演武殿的擂台赛,圣上已经定性为国运之争。”
“啊!”
陈相难以自控的惊呼起来。
想起了当天,他还赶去南城门要阻止上官阳等人进入京都。
顿时,冷汗湿透了后背。
“尚……尚总管,这旨意?”
陈相指指上官阳已经拿在手里的圣旨。
“怎么?你质疑圣上的旨意?”
“不敢,不敢,微臣不敢。”
陈相的声音颤抖了起来。
“上殿不跪君,下殿不礼臣,见官大一级。”
“这就是圣上给上官阳,给他们三位的,天大的面子。”
尚总管看着陈相笑容满面的说道。
“好了,老奴要回宫复命了,各位大人慢用。”
尚总管打了个招呼,就要离开。
陈相上前悄声说道:“总管借一步说话!”
“内宫不得结交外臣,老奴可不敢坏了圣祖定下的规矩。”
“陈相有事,请在此明言,诸位大人也请做个见证。”
听了尚总管的话,陈相呆立当场。
上官阳三人,跟在尚总管后面,悄然离开了宴会厅。
这一道旨意,注定了他们三人一定会名扬京都。
不必猜测,宴会厅中的大员,绝对会把他们三个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三人偏偏最烦应酬这种场合。
况且,他们还有事情要办。
他们到了京馆深处一个隐秘的房间内。
没等多久,诸葛长空带着太子来到了这里。
房间内放着三具尸体。
正是要在宴会厅舞剑助兴的三人。
桌子上放着三块炸药。
“这三人是自杀的。”
“怕惊动宴会厅的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们本来计划,到了这里才动手把他们控制起来。”
“想不到这几人,警觉性很高,发现不对就自杀了。”
上官阳解释道。
看着这一切,太子庆幸道:“要不是得几位相助,万一出了事情,本太子哪有脸面去见父皇啊,谢谢诸位相助。”
太子深深的躬身。
诸葛长空、上官阳等几人,赶紧避让一旁,不受太子的礼。
“父皇果然慧眼如炬啊!”
“可否为小王解惑其中的曲折?”
太子看着上官阳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