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的后宫,一后四妃。按礼制,皇后之下,还可以有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再是四名妃,六名嫔。
可中宗就是不升四妃到贵妃的位上,不挪位,四妃全满了,高阶女儿就只能是个嫔。虽然高阶以国丈自居,可一个嫔的父亲,这国丈能有多体面。
中宗的心里,就有那么一丝丝报复的快福至于自己后宫的四名妃子,只要她们前面没贵妃,没皇贵妃,是妃又怎么了。
可最近,这高阶是越来越老糊涂了,什么逆龙鳞,他就什么。方王是有错,可这个得等中宗发话,由中宗来骂。而不是他一个臣子来批评。
其实,高阶也有委屈。他之所以反对封德妃的父亲为忠诚伯,一则是那老刘为人实在不厚道,贪赃枉法的事没少干。二则,德妃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还是中宗的长子。如果老刘一封忠诚伯,邓皇后这个没有生育的中宫还当不当了?还有,自己女儿入宫,就是为了给德妃陪跑的嘛?
于公于私,高阶都要反对,所以,德妃这事,就被他带了帮门生跟言官,给搅黄了。皇帝没辙,只能生生闷气。
而德妃这人两面三刀,表面上是个老实拙口的胆女人,其实贪心甚重。要不是邓皇后烈性,做事又直来直去,这德妃老早就上了。
高阶想的,就是尽量拖住时间,让没有生育的邓皇后留在中宫的位子上。等自己的女儿有皇子了,到时候逼邓皇后下去不迟。如果现在就让邓皇后下去,不是给德妃静妃制造机会嘛。
可偏偏,高嫔前年生了个女儿。中宗儿子都有五个了,女儿更多,公主顶个什么用啊。高阶还得等待,等高嫔生个皇子,那时候,他就要发动攻势了。
只是,皇亲国戚里面,这么想的,不止他高阶一个人。
这不,昨晚,高阶就把自己今早朝要呈的折子,给门生们传阅了,让他们提点补充意见。年轻人们血气方刚,看了方王的劣迹,都义愤填膺。被门生们一感染,高阶也觉得自己,似乎是回了刚进翰林院的那个时候,一门心思修身齐家治国平下。
而这一批新进翰林院的学生里面,他又最喜欢何学瑜。谦谦君子,又像一把宝剑,刚正不阿,清澈见底。虽是旧派皇亲国戚出身,却没有一点儿纨绔作风,实在难得。
唯一的缺点,就是遇人不淑,交了个损友,徐士吉的次子徐坤文。如果,高阶对徐士吉,还只是文人相轻,彼此看不惯对方的傲气。到底,还是有那么点惺惺相惜。可这个徐坤文,高阶看了他第一眼,印象就不好。
而他们家的那个长子徐乾文呢,高阶就更有气了。
徐乾文中了状元,也在高阶手下做过几翰林院编修。没几就因为才气,被中宗看上,带在身边。按道理,后商的圣旨,应该由内阁首辅来拟定。可这徐乾文,没几就自作主张,给中宗出起了主意,这让高阶这个内阁首辅如何自处
好在那徐乾文,狂傲过头,自家掘墓自家埋,被中宗贬到北疆去喝西北风去了。没个特大功劳,估计是回不了京城了。
而这个徐坤文呢,二十岁的青年才俊,却比他爹徐士吉,老奸巨猾了一万倍。高阶摇摇头,心想,得找个机会,分开徐坤文跟何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