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指将大量的素材经过选择、分解、组接,最终组合成一部流畅的作品。剪辑又被称为电影的二次创作,是后期制作的重要部分。
草莓剪辑室,柯子浪看着面前三十多岁的女人。岁月使得她眼角有轻微的褶皱,穿着白色衬衫,呢子大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戴着一副黑边老式眼镜。既不善言辞又不会阿谀奉承,甚至都懒得回应柯子浪,简直就是一部莫得感情的剪辑机器。
“杨娜,这纸条可是《恐怖游轮》剪辑的法宝,我不在的时候你可一定要按着纸条去剪。”
女人没说话,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柯子浪见怪不怪,也没说什么。
剪辑首先得确定影片风格,《恐怖游轮》虽然名字带着“恐怖”,其实除了偶尔突兀出现的惊悚镜头,整部电影并不是那么恐怖。反而作为一部烧脑悬疑片,需要严谨的将剧情时而打乱时而汇聚,既要观众看懂又要让他们有疑虑,沉浸在思考中。
《恐怖游轮》的剪辑虽说不易,但有柯子浪提供的剪辑文案和小纸条,倒也不难。何况他还经常坐镇剪辑室,亲身指导。
“杨娜,这两帧光线不够好,换素材。”
杨娜闻言在素材库找标签素材。
剪辑前,剪辑师需要把所有素材导入,即使废镜头也不放过。
然后按照场记打板的场次,将剧情相连接的镜头放在一个文件夹,等剪辑时再挑选其中最优质的镜头使用。
“杨娜,这段配乐需要女伶吟唱声,对,就这个。背景音效再小点,这样就可以。”
“这几帧追逐戏换个素材剪剪看。”
“杨娜……”
剪辑是个精细活,也是耗时间的工作。剪辑行业女性较多,就是因为女人天生比较细致。
柯子浪脖子都伸酸了,剪辑师杨娜却依然如一开始时静默,手上速度不慢。
柯子浪没了说话的精力了,粗剪三天完成,后面还有精剪、复合剪。
剪辑完成就进入渲染工作,渲染会让《恐怖游轮》镜头更加有质感。上一部《鲨滩》南希被鲨鱼拽入水中,屏幕中的海水逐渐充斥洗照片暗房的暗红就是渲染的效果。
惊艳无比。
“行了,今天就到这了,收工吧。”
柯子浪扭着酸痛的脖颈,杨娜闻言起身穿好灰色呢子大衣,二人出了草莓大楼分道扬镳。
临近年关,魔都小巷弄小孩子摔着炮仗玩,这种小炮仗摔到地上会噼里啪啦作响,闪烁星火。柯子浪小时候也热衷于这种小玩意,那会大西北的风刮的呼呼的,他和小伙伴成群结队拿着炮仗吓小黄狗、大鹅,真是坏到流脓了。
想起小时候,柯子浪又不得不头疼一件事,那就是回老家。穿越以来,他常接到小姨打来的电话,而他姥姥的声音总会从话筒里传来:“浪浪,你怎么还不回家?是不是又被老师扣下了?”
浪浪是他外婆经常叫的昵称,而为什么外婆的记忆停留在小学的时候,那就要归结于老年痴呆症了,官方学名阿尔茨海默症。次病最显著的病理表现就是记忆障碍。
随着半年多的电话、视频交流,柯子浪一点一点找回了熟悉的亲情的。他从小被外婆养大,小姨和小姨夫帮衬着。小姨和小姨夫只有一个独女,曾嫣然。曾嫣然在他脑海里的片段不少,但都是两人打闹的场景。
“啪啪啪”
熊孩子往柯子浪脚下摔炮仗,柯子浪被吓了一大跳。熊孩子见状一溜烟跑了,身后还传来“咯咯咯”的笑声,显然对于恶作剧成功得意极了。
柯子浪思绪被拉回现实,该来的总会来的,回老家是避不了的。先不说他大半年没回家,就是姥姥的养育之恩他也得替前身尽这份孝心。
柯子浪打定主意,迈着大步回家。路上收到汤青月的电话,邀请他去吃饭。
柯子浪自然不客气,进门、换鞋,柯子浪驾轻就熟。
只是宴无好宴。
柯子浪看着饭桌上坐着一个气质儒雅的老爷子,傻眼了。汤青月对着他讪笑,眼睛里含着哀求。
“小伙子,来来来,快坐。”
老爷子穿着白色褂子,像是寻常公园里常见的练太极大爷的行头,为人热情。
柯子浪坐在桌上,还没开口就看到汤青月给他发的秋秋信息。
“这是我爸,催婚来了,你帮忙应付一下嘛,求求你了。我已经告诉他,你是我男朋友了,千万别穿帮!”
Wtf!这老爷子是唐青月的爸爸?那不就是小汤敏的外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