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不会是因为上次猫肉掺假事件受到牵连的其他店铺的人干的呢?”小熊发出她的质疑。
“照你这么说,倒也好排除,受到猫肉事件牵连接受调查的店铺虽不在少数,但真正因为涉事而被查出问题关门倒闭赔钱的却不算多,能够查出来。这事我去办就好。”柳真胸有成竹地打着保票说。
“嗯,动机之说我们也只能从这个方面着手调查进行推论,毕竟是针对爱猫群内成员的。然后便是作案手法了,对方是个人作案还是多人合作作案呢?”我抛出疑问。
“现在还未发现尸体,一切都是我们的猜测。无法判定作案手法啊。不过如果失踪的三人已经被杀的话,又感觉和另外两起意外死亡事件格格不入。你们想想,伪装成失踪的谋杀,目的就是为了藏匿尸体从而掩盖谋杀的事实,而另两起意外却将死亡事件暴露出来……虽然说伪装成意外的谋杀能在一定程度混淆五起事件的关联性,但要说是同一人所为又有点违背连环杀手的固定性特征。他改变了作案模式不说,且从目的性看,掩盖谋杀事实与暴露死亡事件又是互相矛盾的。”柳真仔细推敲着。
“失踪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杀害,而意外死亡也难以让人联想到被谋杀。或许对方穿插着失踪与意外的模式来进行作案,就是他的固定模式?让人无法将失踪与意外联想到一块。”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
柳真皱了皱眉,摇摇头,“不,我更倾向于不止一个犯案者。当然,前提是我们对那两件意外死亡事件的推论是正确的。如果意外死亡真的是人为伪装成的,那制造失踪案的和制造意外死亡的人绝对不是同一个。”
“驭猫人!?”小熊大叫一声,吓坏了我和柳真,“两起意外死亡事件中都出现了猫,第一个人是被流浪猫咬伤,感染狂犬病发病而死。第二个人是在高速路上被一直从天而降到车前挡风玻璃上的猫吓到而发生车祸身亡。操控猫对人进行袭击,便可以撇清犯案者与现场的关系,也可以将事件弄得像意外一样。”小熊死死盯着我看,像是在征求我对她的话进行评论。
“不,不可能。我每天都和景林在一起,他不可能操控猫去袭击人!”说起驭猫人,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景林的脸,和他失控时的邪恶表情。“不对,景林没有任何理由要攻击爱猫群的成员,他自己就是个爱猫者,不可能是他!”我连忙摆手否定这个猜想。
“我没说是景林做的,我只是因为两个现场都出现了猫才做出了这个猜想而已。而且,在你和景林遇到之前,你从没想过还有其他猫言者吧?同理,并不一定只有景林一个驭猫人哦。”小熊严肃着表情,注视着我。
“驭猫人?我又错过了什么?说好了,不许对我有所隐瞒!胡永一!”柳真没弄明白我和小熊的对话,立刻不高兴地质问起来。
“驭猫人就是可以强行控制猫的行动,驱使猫去干违背意识的事的人。我怕你又觉得我在胡扯,所以没告诉你。”
“当下情况看,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柳真又将一个水饺放入口中,满嘴的韭菜味,“等这件事结束了,我有必要对你进行专访哦。猫言者,驭猫人什么的,我也很感兴趣呢。”咀嚼着水饺,口齿不清地笑着说。
“先别岔开话题了,回归正题,如果是你推测的那样,失踪和意外不是同一人所为,那么究竟是主犯加同谋的关系,还是存在两个犯案者,分别按照自己的套路制造着失踪和意外呢?”
“我更偏向你说的第一种,主犯加同谋的关系。”小熊放下碗筷,用纸巾擦嘴,一副已经吃饱了的模样,“失踪是为了隐藏谋杀事实,而意外死亡则是为了转移对失踪的关注。只要意外死亡不被发现是经过改良的谋杀,那失踪永远不会被发现并联想到是谋杀。常理来说,人们对死亡的关注度肯定是高于失踪的。恐怕只有失踪者的家属朋友才会一直挂念着失踪者是否被找到,而群内人可能当天看到寻人启事会帮忙转发,关注进展,但事过境迁,出现意外死亡事件就立马能转移旁观者的关注度。看热闹的人永远都是外人,犯案者准确利用了这个心理。”
“等等。你再说说这五个人出事的先后时间顺序……”柳真紧接着小熊的话说道。
“好,稍等,我看看聊天记录。”小熊拿出手机开始在爱猫群内按时间搜索查阅聊天记录,“第一个应该是李灏的失踪,寻人启事是四月二十一号发布第二个是被猫咬伤感染狂犬病而死的,四月二十二号被咬,二十四号发病死亡第三个是张芸,四月二十七号失联,四月三十号发布寻人启事第四个是五月一号晚上的车祸第五个是五月四号失联的陈伟兵,寻人启事五月七号发布。”
“如果对失踪和意外不敏感的人,即使在群内发布这样的信息,大多数人也是一晃而过,并不会太在意。而像小熊这样五件事都能注意到,并关注联想到关联性的人应该更少。或许会有人注意到群内发生了五起事件,但不会太放在心上,从而不了了之。”柳真也放下碗筷擦嘴,小声嘀咕着,“爱猫群里就没记者吗?那么显而易见的敏感性内容居然都注意不到……”然后又继续说:“依我看,犯案者很可能就在这个爱猫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