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笑,更多的人在基于现实的沉默。
都知道粥少人多!
琮记站点宣传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没有喝粥,你们没有饱腹,为什么?是因为灾疫让不计其数的乡亲背井离乡,因为没有饭吃的乡亲始终在增加”
“最先抵达赈灾点的乡亲是能感受到数日内你们身后的大棚中人员增加了多少!粥锅中的稀饭清淡了多少。”
“为什么?是因为人多赈灾粮有限!”
“武邑县到周边州府所有县地,都是四面方而来受灾的乡亲,每日都有数百石的赈灾粮被消耗,而赈灾粮却有限额。所以或许是明日,或许是后日,粥锅内的稀粥会更加的清淡。”
“我们有截留吗?没有,看看那些施粥的人,赈灾期间,他们都会同你们共处的在一起,你们喝什么,他们也喝什么!我们是真想同你们一起扛过这场灾难,即将到来的寒冬、灾难中,不因寒冷、饥饿而丧失家庭!”
“但可能吗?不可能,每日数百石的赈灾粮消耗,一月就是上万石,这仅仅是武邑赈灾点的消耗,冬日漫长,受灾的乡亲还会增加!因为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会打斗,会争抢,会死人”
“你们怎么办?你们当中有的是往年受灾时存活下来的乡亲,都知道怎么办!去赶赴向下一个赈灾点,不断的迁徙,不断的流动,为微弱的希望苦苦挣扎。”
“能活的下来吗?会,但很少,因为灾情在扩大,豫州、翼州、山东都在受灾,食不果腹,拖儿带女,你们想要南迁,能走得出这片方圆上千里的灾区,沿途还会有盗匪、山贼杀人越货,劫持掠夺,一路迁移一路白骨,或许有的乡亲已经目睹到了。”
“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没有,天无绝路,朝廷看得到灾情,更体恤受灾的乡亲并制定了让各位乡亲在这场扩大的灾情中存活下来的机会,你们在饥饿本能、严寒驱逐下向南方迁移,朝廷帮助你们,武邑县及其周边州府河道码头都有救济点,有大船,你们可以不受跋涉之苦利用大船从河道去南方。”
“安全吗?安全,沿途都有各地巡检司维持治安,防患盗匪打劫!大船南下,气温渐高,不需要承受风寒之苦,食能果腹,更不要你们卖儿卖女筹集盘资”
在连续的反问和肯定的语势及其表达到位的情绪渲染下,寥寥数语琮记站点宣传人员就将灾民自挣扎求生中打入决死之境遂即又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围拢在一起的灾民越来越多!
“真的么?去南方那里?”更进一步的询问声响起。
“朝廷赈灾,当今信王亲身亲为,相信有乡亲已经是知道信息的,看看你们四周,巡检司弓兵,信王府人员,怎会虚假!去那里,去松江府沿线海岛,岛屿足够容纳受灾的民众,有耕地,不需要缴纳赋税。没严寒,北方隆冬,大雪纷飞,海岛却是温暖如春。”
琮记人员搬出朝廷和信王府,自然没有人异议,但前往海岛又让大量原本兴奋起来的灾民神色黯淡了下去。
琮记人员继续:“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是豫州、山东没有受灾的区域,为什么不是富裕的应天府沿线,有耕地吗?没有,有粮食吗?没有!粮食都被调拨到受灾区域,你们畏惧去海岛,是因为你们之前没有经历过,可你们去过应天府以及沿线区域?同样没有。对于未知的恐惧是你们的本能,但又有什么恐惧大于家破人亡和生无活路。海岛是什么?也是陆地,简单的比喻,你们去看看滏阳河,假设将河道拓宽数十倍,那边就是海岛,这边是松江府,来往乘船摆渡。大明之境,有何区分!”
稍微的控制节奏,琮记站点工作人员开口:“你们或许还在犹豫,更或许有顾忌和担心,但我说过,没有什么比留下来等待家破人亡更让人顾忌和恐惧,而且前往岛屿的人数有限,可以考虑思索,但会有人不遗余力的争取这个机会,人数满额,机会永失。稍后时间,木台区域会设置报名点,报名自愿,大船将自滏阳河进入运河直抵松江府,没有任何跋涉之苦。”
越来越多的灾民汇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众目睽睽中站点琮点琮记人员摆上木桌。
有心动的,有顾虑依旧的,有观望的!更多的人在思索着琮记人员之前的说词和一系列的反问?
“我可以不?”
灾民中有一名中年妇女带着两名孩童出现在站点人员面前。
远没有到满脸皱纹的年纪,皱纹又是从眼角蔓延到整个脸庞。
妇女也有顾忌,但更现实!
拖儿带女,身边有没有男人,混迹在灾民人潮中不断遭受欺凌,眼前是可以依靠赈灾的救济粥勉强求生,一旦武邑赈灾点撤消,前途无路。
稍微的打量,琮记站点人员就知道妇女的选择并不源于百分之百的信任,而是迫于无奈,没有男人保护,女人会被欺凌、嘲讽,甚至得到的稀粥也会被人抢夺,年幼儿女更有被人强行夺取拐卖的概率。
“可以,籍贯、家庭成员,完成登记会有专门开辟的安顿点,同样有救济粥,满一船人员便能南下,不要有任何的担忧”
妇女道谢!
“赌一把,瞧着天气,一旦下雪,没饿死也会冻死,我是脚程快,还有更多的人员进入赈灾点,救济粥也不会发放到初春,再说了,谁知道来年天气如何,灾情可是一年比一年严重”
有琮记站点人员配合,一名看似瘦弱的男子走了出来,身后紧随的是妇女和儿童。
稍远的距离,宋秦歌低声对文无忌说道:“是站点人员,被琮记救助过,拖家带口,这种配合是最有效果。”
文无忌点头,顺着视线落点,已经看到有其他人员走向了报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