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诗词营销(1 / 2)蒂梵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至午间,光线从凉亭一角斜射落入。

宋秦歌打开食盒,铺设丝帕,摆上水果糕点。

天空起云,文无忌长身而立,视线焦点落在远山之巅的云层上,神情平静,朱由检则落坐石凳苦思。

宋秦歌眼神不断在朱由检和文无忌身上来回。

宋秦歌知道眼前两个男人在未来数年或者更久一点之后将决定天下格局。如果时间线同另外空间记载的走向吻合,一年之内信王登基,凭借秦园和琮门在期间内发展起来的力量,朱由检暗中配合,朝廷完全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般荡平阉党力量,这个时空中不会出现朱由检登基初始百般隐忍魏忠贤的一幕。

但如果局势发生了变化,偏离了另外空间历史或者朱由检登基之后还是无法支撑大局,宋秦歌绝对相信文无忌会有行动。

关键时刻,文无忌绝对不是拖泥带水优柔寡断之人。文无忌当前对四门寨的安排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养精蓄锐,联合信王府,充分的利用资源,在赈灾等各个层面最大化的调度资源并为四门寨赢得生存空间、时间。

如果最终发展向另外一个模式,宋秦歌也相信文无忌不会将朱由检至于死地,文无忌会用行动证明什么是革新、什么的发展,什么是进步,宋秦歌还相信文无忌在实践摸索中会拿出一套适合当前时空的体制来。

历史进程有必然趋势的演变,文无忌不会生搬硬套。

宋秦歌还知道文无忌之所以向朱由检举例彼得一世,日不落帝国,并不是要影响朱由检,等朱由检登基之后去效仿那种模式。

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组成了一国国情,文无忌比自己更清楚什么是国情、国策,举例是让朱由检明白革新才有出路,怎么革新?眼下文无忌不会去谈,朱由检或许会自我思索方案,但也不会去问文无忌。

如果摆到明面,文无忌、朱由检都是谋反,砍头之罪,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光影裁剪出朱由检身影,带着一抹孤色,凉亭中朱由检开口:“开放、学习,禁海没有错呀,我朝历代多是圣君,儒贤着述,目的在于将世间愚人带出,我朝如若武力不敌日不落帝国,也是蠡虫之辈只顾一人而不顾一家,只顾一家而不念一国,被私欲蒙蔽,如果放下私欲,国家便会强盛,时时流转、生生不息。”

文无忌还在思考着如何回复的时候宋秦歌却首先明白了朱由检理念的核心。

秦园期间,宋琴歌没有恶补历史和前朝圣贤着作,朱由检是在引用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宋秦歌内心叹息

这是圣贤对社会追求的最高状态,但天下被柴米油盐所困,食不果腹的百姓又如何做到圣贤心,有圣人境界。

文无忌不知道朱由检说的是朱熹理论,但却能听得出核心意识。

穿越的优势就在于一旦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可以利用另外空间的知识、理论,一针见血的点评。

看着视线紧紧盯着自己的朱由检,文无忌笑了笑:“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人都是有私欲,不被禁锢的人性才能发挥出璀璨光芒,儒家圣贤在厘定规则的同时其实保留了向上的本意,希望天下大同,人人如龙,只不过自蒙古人建元以来战事频繁又实施文化桎梏,少有出现大儒指引纠正。文化一脉源远流长,文化的本质属性是生活但高于生活,从农耕经济到江南手工作坊的集中出现,这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体现,与之对应的这种社会发展还要以文化形式表现而出,问题就出在这里,文化纠正。

举例,江南的手工作坊商路四通达,货物畅通,所以要扩大生产,扩大生产就意味欲的产生,这个欲要不要灭,禁止。我同文公子交往也有欲,因为能熟悉京城文化,认识名流才子,这个欲要不要禁止。大鱼吃小鱼也是欲,那么这个欲也要不要禁止。开疆扩土还是欲,又要不要禁止。

所谓灭欲,灭的是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发展性,我是赞成引导,赞成约束、引导,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说的好”

文无忌言落,宋秦歌内心鼓掌。

朱由检又陷入到迷茫当中。

十五岁的年纪,接受的是皇家文化bn的儒思维,文无忌言简意赅的解释即没有脱离儒的范畴又让朱由检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冲突,但致命的是朱由检无从反驳。

最终长久的思索之后朱由检苦笑:“我是学识不够,需要时间消化,文公子见笑,到时希望文公子启慧”

文无忌陈恳:“炑公子客气,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而已。”

随后话题便在宋秦歌的引导下变得偏重向趣味性,期间应文无忌要求,宋秦歌有模有样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词。

时至春节,诗词应景,朱由检极度赞叹。

文无忌、宋秦歌则相视一笑。

斜阳染山时众人折回京城。

时间一晃一月,朱由检和文无忌、宋秦歌三人又有一次聚会,旁敲侧引,文无忌知道期间内朱由检始终在查籍典论证自己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言论。

内心许微的有点安稳,不管朱由检最终会被自己和宋秦歌影响到什么程度,至少联手信王府赈灾已经是十拿九稳之事。

因为宋秦歌的人情络以及秦园、琮记充沛的资金支持,琮记聘请名厨后接二连三开设四家酒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