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节 排斥异己是太后 截殉要深惟重(2 / 2)儒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求截呐喊声不断,恰如风旋纸屑飘!”孙贵妃想着说了句。

“小民挥泪求皇帝,期盼皇朝毁屠刀!你也在努力?我抄下了内容。”赵影掏出写有屠刀纸,拿给孙贵妃看笑说。

“不仅让你们,我早有行动,你听说致皇帝一封信?”孙贵妃为鼓励皇妃,举例笑问。

“我看过,是姐写的?”赵影问。

“朱棣驾崩民议因,匪求其旨欲截殉”孙贵妃顺口地说,也说出孤女儿歌等顺口溜,是促皇妃们积极地行动。

“我告诉几位妃,要学习姐,积极行动!”赵影一脸兴奋笑着说。

“这对了!”孙贵妃也兴奋笑说。

“我舅为啥,给我出主意?他以我名誉,和吴慧敏、焦淑琴俩股,买下白天鹅客栈。我是大股东,但舅杨荣出银子,我是名誉管理。舅是内阁,不便出面,我去给跑腿。所以,杨荣舅关心截殉事,枉费心机了,没点效果。”赵影苦楚地说。

“你怎买的客栈?”孙贵妃笑问。

“客栈老板,家父母遭病。舅让我出面,联合俩股东,买下了。”赵影说。

“吴慧敏、焦淑琴,挺有钱的?”人成一名皇妃,想借皇权捞点银子,以增加自己收入。孙贵妃想着笑问。

“是的!姐是贵妃,我这样说,你别介意。女人嫁太子、皇帝,目的是啥?他们和天下男人,无啥区别,女人看皇权。我和何克,当太子妃,在南京时,抓阄陪太子睡。我在那时,心情还好点。太子成皇帝,又娶吴慧敏、焦淑琴,我二人想抓阄,也不可能了。我抱枕头睡觉了。”赵影一脸的苦闷,慢慢地扩散,并有无法遏制的愁楚地说。

“你这话不好,皇帝听到,可不得了。”赵影说出了孙贵妃的心声。母亲学会深沉,没把握的事,从不愿外露。孙贵妃一听赵影话,心有同情感的同时,祸从口出的恐惧心理,在心升腾出来。孙贵妃立刻地阻止。

“贵妃姐是好人,和我舅一样,是为我好。我在我舅那,舅也说此话。舅讲了个,祸从口出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当过红巾军,被官家称作红巾贼。所以,太祖对贼字,与之同音则字,有反感且忌讳。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一次作谢增俸表,呈送了太祖。表有一句话:则垂宪。还有一位,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写贺万寿表,面有一句话:垂子孙而作则。话是吹捧太祖谄词,无非说可做,后世的楷模。朱元璋因对则字过敏,以为骂他为贼,于是竟杀掉了俩人。我舅说着,用荀子的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舅的教诲深刻,我当了皇妃,要谨言慎行,以防祸从口出。”赵影说。

“截殉要,深惟重虑!”孙贵妃故意笑地说。

“何意?”赵笑着问。

“成语解释:犹深思熟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出处汉书严助传。你舅说得对,为人处事方式:沉默是金!我听到一个典故:古代一个小国,到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十分高兴。但小国的使臣,出一道难题: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思来想去,试了许多办法,请来工匠检查、称重量等。人们都没发现,金人有何的区别,皇帝十分苦恼,使臣等答案。泱泱大国,小事无法解答,有失邦之仪。一位老臣,最后想出方法。皇帝将使臣,请到了大殿,老臣拿出三根稻草,插入金人耳。第一根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了来。第二根稻草,是从嘴巴里,直接掉出。第三根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没任何响动。老臣当即说道,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臣默默无语,点头称是。你说何意?”孙贵妃讲完故事笑着问。

“我不明白!”赵影一脸疑惑笑着说。

“论语为政,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矣!南先生风趣解释,干禄是如何,拿到禄位的。孔子告诉子张:一个好官吏,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的,则保留,等请教他人。讲话要谨慎,不讲过分话。模棱两可事,借鉴古人言: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此方法处世,少后悔,行为,少有差错。这样去谋生,祸难从口出,禄位的道理,在其了。孙贵妃想着史书例笑地解释。

“第三个金人,吃下稻草,没吐出,是何意?”赵影笑问。

“沉默是金!”孙贵妃笑说。

“何意?”赵影还问。

“你们要想多个办法,优胜略汰,一亮是制胜术!”孙贵妃笑说。

“妹听姐的。白天鹅客栈,住客叫吴音秦,说认识你?”赵影想着笑问。

“啊!”孙贵妃张大嘴,不知说啥话地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