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世说新语一书”母亲说没看过此故事,却记住此故事中的一首诗。书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笔记体,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编撰。他是宋武帝刘裕侄子,被封为临川王。世说新语反映魏晋时文人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有助于了解当时士入所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后人明确地看到所谓“魏晋清谈”风貌。唐人后来编纂晋书,许多材料直接引自世说新语,文学价值很高。其文字一般是质朴散文,有时是口语,而意味隽永、表达传神。在晋宋人文章中,它颇具特色。它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孙太后不好再揭穿母亲看书事,就一转话题笑地问:“李贤比潘安如何?”
“妾在我家,我就不放心。”看眼母亲,小花羞怯地说。
“人殉制没被截。母亲告诉妾,身世定要保密”孙太后看有点尴尬的小花,就一转话题冲母亲笑地说。
“今天不说此话,我还不想说,你知道的,家商铺早有了妾。你大妈在世时,去庙进香,解手时见一位女子。此女躲在墙角,病得严重,你大妈一看,拉她进了孙府。你父亲给找郎中诊治的,此女病好后,说是逃殉妾。妾没家没了去处,得防家丁,找其陪葬。我和你父亲、你大妈,征求妾意,妾进了商铺,当了刺绣工。妾这多年,学刺绣很好,没出啥事。在那次后,你姐夫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和你姐一起,到老家看望老人,回途也救俩妾,你父亲和我就又留了俩妾在商铺。商铺规定保密,从那时开始很严格,妾也知道保密。”母亲停了修指甲认真地说。
“妾进铺,都是陌生人,要相互保密,别出祸事!”孙太后说。
“太后放心。妾也知保密,没人敢乱说。小女替二奶,暗访过商铺,保密制度好。有的妾,又成家,嫁在京城,还来做刺绣工。妾们都很好,不会有事。”小花替母亲笑说。
“宁小赢先后送五个妾,商铺保密规定,绝不可松懈!”孙太后听着笑地强调。
“救妾是,邦家之光!”母亲说:“你婆有病后,你父亲最近说!”
“父亲说得对!”成语释义:指国家的光荣。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语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可我婆不这样想!”孙太后想着说。
“是的!我后来去进香,在半路碰到位逃殉妾,躲进我马篷车。我送妾进家刺绣铺,妾在铺几天,竟不告而别。你婆病后的一切事,都压在皇帝和你身上。你父亲不让说,怕你分心。你今天来,母亲没想到!”母亲关爱说。
“闺女再忙,不能忘父母亲。你们救妾,我没责怪,想了解妾事。”孙太后看着母亲笑地说。
“你如此说,你父亲高兴。”母亲笑说。
“我高兴啥?”父亲走进来,冲母亲笑地问。
“父亲!”孙太后站起地叫。
“老爷!”小花也站起地叫。
“小花给老爷上茶水。”母亲说。
“嗻!”小花应着去倒茶。
“闺女是太后,一人之下,天下人之上。一人是皇帝。皇帝岁数得听母亲你的话,你应有礼数,要有君子风范。你坐下。”父亲兴奋地说。
“父亲坐下。”孙太后高兴地说。
“好!”父亲笑说着,挨母亲椅坐下。
“你父亲说闺女,要有君子风范,理由何在?”母亲又修着指甲,看眼父亲地问。
“挟天子以令诸侯,父亲那天说的,不太合适。”父亲说。
“父亲怎如此说”孙太后想听理由问。
“你不用说。父亲和你母亲,去看你婆,知了此事。你没按父亲说的做,有君子风范,你那样做了,倒有小人因素。”打断孙太后话,父亲笑说。
“父亲如此说,闺女糊涂了。”父亲那天的话,是有气婆不让截殉意思?孙太后听着真的有点不解,于是地问。
“啊!我知道。与你说那句话,你父亲回来,与我也说了,在试探你。你父亲知道,你脾气柔和,你父亲猜对了,”母亲说。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我曾经与你说过,你母亲也在场。母亲在一边,冲孙太后点头承认。君子还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孔安国注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也可以说,君子坚持原则,而小人结党营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对某人的意见,既有赞成,也有反对。同而不和,是一味赞同,没有主见,因人而取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做事:以义为准则,问事当做不当做,小人做事,则以利为准则,计较做此事,对己益多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胸怀坦荡,没自己私利,小人做事,以私利为准,患得患失。”父亲郑重说。
“父亲!你不用说,闺女明白。闺女请大师,给婆母看病,使其静养,想救在押人。我没想到,婆净真病了,和李六般偏瘫,不养也得养。我想截或废殉,追求那多年,也没结果,有了机会。太皇太后病,不理朝政,我作为太后,想让皇帝截殉?孙太后想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听父亲对此事的看法,孙太后把心里的琢磨,与父亲笑说。
“你奉天子以令不臣,使太皇太后静养,方法很是不妥,有小人因素。但婆有病,不能理政事,你没截殉,是君子行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理就在于此。”父亲肯定孙太后的行为,一脸郑重地说。
“你们那次去,看望我婆,父亲猜出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孙太后心理挺痛快,看眼母亲,想知道父亲说的情况笑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