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湖区后,109国道变得曲折起来。我们需要在前方翻越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这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长达二十公里的爬坡路段穿越了藏民的牧区,使我不光要面对来自盘山公路的挑战,还要随时准备好应对牛羊横穿到马路上的突发状况。
随着向南进入山区,手机一点点失去信号。好在脚下只有这一条公路可走,我并未因此惊慌失措。径直向前行驶,十余头牦牛挡住了去路。我们跟随前车停稳汽车,近距离地观察起牦牛群慢悠悠地走过马路。
不同于南方的水牛和北方的黄牛,寒冷的高原让牦牛进化出长长的裙毛来抵御风雪严寒,看起来憨态可掬。在白菜的提醒下,汽车后座的玉米突然焕发了精神,瞪大了眼睛观察这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景象。目送牛群离开,我把汽车切换至爬坡档位,继续翻越橡皮山。
公路两侧的山坡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山崖,陡峭的坡面上竟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数百只山羊,在几位马背上带着毡帽牧民的指挥下啃食漫山的青草。山坡上的草场比不上湖区的肥沃,拼命生长的野草再也难以遮盖一块块灰色的岩石,只能任由它们暴露在我们眼前。整片山坡像是绿色的棋盘上摆上了一场浩荡的棋局,棋风稳健的黑子是裸露着的石块,阵型变幻莫测的白子是正觅食的羊群。一家人都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牧羊规模,纷纷东张西望起来,全然忽略了正快速攀升的海拔高度。
经历了几个让人心有余悸的连续弯道,我们在一个横跨公路上方的交通指示牌的提示下获悉已经抵达橡皮山顶,此处还有几个游客不顾往来车辆的危险站在指示牌下合影留念。路旁有牧民搭起的几座毡房,毡房旁坐着几位牧民招呼过往车辆骑马游玩。我下车询问洗手间所在,却被告知没有厕所,便焦急地驾车驶下山去。
下坡路段更为陡峭,稍有不慎便可能酿出大祸,我不得不握紧方向盘,耐心地控制车速。终于,在行驶了十来公里处,国道左侧出现了一间难得的公共厕所。厕所门前停满了过路的车辆,在这样人迹罕至的路段,一处没有供水系统的方便之所也显得别样珍贵。
翻越橡皮山后,汽车便驶入了柴达木盆地。中控台上的手机,也不知在何时恢复了信号,重新开始工作的导航系统让我松了一口气,现代通讯的支持给了我们单车驰骋在高原上的安全感。
我在一个叫做27道班的地方驱车离开109国道,进入京藏高速。身旁的白菜由于在橡皮山顶产生的轻微高原反应已经进入梦乡,儿子也疲倦地在后座上呼呼大睡,留下我一人独自征战接下来的路途。
与青海湖区生机盎然的景色截然不同,柴达木盆地由于土地盐渍化严重的缘故,漫山遍野仅有稀疏的麻黄、梭梭等灌木植被得以生存,到处是一幅荒漠的景象。
沿京藏高速往西北方向行进不远,一个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泊便出现在公路左侧,随后一排高高树立在戈壁滩上的广告字夺目而来,“天空之镜”四个大字让人马上反应过来这是来到了近年来深受游客追捧的的茶卡盐湖。
洁白如雪的盐滩让清澈见底的湖水变成了一面辽阔的镜子,镜中倒映出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雪山,梦幻的场景犹如童话一般。茶卡盐湖也因此在经过旅游开发后,摇身变为旅拍胜地,甚至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然而青海最不缺的就是盐湖,一百多处各式盐湖所储存的盐量足够全世界使用上百年。茶卡盐湖不过是其中名声最响的一座,却未必是最值得一去的一座。
从公路上望去,盐湖景区附近坐落着一个规模不小的镇子,那里便是茶卡镇,盐湖亦是得名于这个镇子。镇上房屋林立,虽看不到摩天高楼的踪迹,但在这地广人稀的盆地里也算得上是个热闹之地。日益兴旺的旅游业繁荣了整个镇子的餐饮与住宿生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数十年前恐怕做梦也难以想象自己的生活会因为观光客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一家人路过茶卡并未选择前去观光,经历了成熟商业开发的景区并非我与白菜青海之旅所求。在这片离天空如此接近的高原,远离人群的纯粹自然风光方是心之所向。
我们在即将离开茶卡的地方与青藏公路告别,转入了更为冷清的茶德高速。茶德高速与国道多是在不远处并行,过往的运输车辆大都选择在国道上通行,高速公路上自然鲜有车辆往来,一路上汽车行驶地十分畅快。盆地四周被连绵不绝的高山环抱起来,寸草不生的山坡露出嶙峋的筋骨,显得如此苍老又从容,簇拥起这块聚宝之地。前方视野尽头的山峰看起来近在眼前,激起了我对大山背后的探索欲,然而任凭我如何努力驱车仍遥不可及,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望山跑死马”吧。
车窗右侧的山峰在不断起伏中逐步沙化,远处虎视眈眈的柴达木沙漠探出脚步跃跃欲试,好在被近处戈壁滩上的丛生灌木牢牢抵挡住。不同于腾格里沙漠连亘千里的壮观,这里新月形的沙丘在盆地中心断续分布,与戈壁摩肩接踵地交错,形成了此处别具一格的荒漠地形。
荒漠一直绵延到尕海,旷别已久的湿地景观重新在公路左侧映入眼帘。湖边随风摆动的草荡让人心旷神怡,不时飞出几只水鸟向湖面上飞去,准备捕食尕海里丰富的卤虫。尕海之后的路段都被白杨树守卫起来,树林的后方开垦出一畦畦整齐的农田。我们总算是进入居民区域,摆脱了与风沙作伴的时光。
高速公路的终点是德令哈,一家人即将在这里落脚歇息。作为海西自治州的首府,这座城市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当舒适的住宿条件。
下午6点半,太阳依旧高高挂在天上,我们沿着整洁宽阔的街道抵达提前预定好的酒店,卸下随身的行李与一天的疲惫。停车场里停满了外地车牌的车辆,车身上的尘土证明这些车主都是在此短暂落脚的自驾游客,如同我们一样。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诗人海子在三十多年前写下的这首《日记》,让这座寂寂无名的小城出现大家的视野中。如今,德令哈也在巴音河畔建造了一座诗歌纪念馆缅怀这位才华横溢的已故诗人。
由于地理纬度靠西的缘故,德令哈的夏天要晚上九点才会天黑。这让我们得以在酒店用完晚饭后,还能外出游览这个很久以前就给我留下朦胧印象的雨水中荒凉的城。
夕阳下的德令哈看起来并不荒凉,虽然鲜有高楼大厦,但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每一棵花草都整理得有模有样,每一栋建筑都修建得别致,算是一座别有风情的小城。穿城而过的巴音河欢快地流淌在脚下,夕阳透过岸边树荫的缝隙撒下河面,河水透着阳光闪闪发亮,像是跳跃在柏树山下的精灵。马路上的行人与车辆都不多,站在街角能够望得街道的尽头,看来“拥堵”这个词注定是与这个城市无缘的。街上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沿街的商铺也没有喧闹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的只有路边草丛里的虫鸣声,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一般。
高原山地的气候特征是昼夜温差大,在这一点上,德令哈也未能免俗。下午还着装清凉的我们,在太阳落山后不得不披上外套。返回酒店的途中,这座城市华灯初上。昏黄的光线照得路灯下的树影斑驳,我们被身后的灯光一点点拉长身影,又被前方的灯光把身影缓缓缩短。
行至酒店附近,我偶然发现一家营业着的爵士风格酒吧,不俗的装修和家具风格让它看起来充满情调。奈何它在这既静又净的小城里只得门可罗雀,也许店主并不是一位俗人,只求情怀不求回报吧。
根据行程规划,德令哈之后我们将要去探索雅丹地貌和两座盐湖,晴朗的天气是能够遇见美景的必须条件。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是个阴雨天,尽管当下夜空中还闪烁着几颗星星,但毕竟高原的天气连当地人都难以捉摸,我们不敢冒险。为了给予接下来风景最大的尊重,一家人选择在德令哈多留宿一晚,等到天气放晴后再度出发。
日新月异的科技令人信服,如天气预报所言,来到德令哈的第二天,整个海西都下起雨来。透过窗子望向楼下逐渐清空的停车场,除我们以外昨日下榻的游客都按计划奔赴至旅程的下一站去。午后,酒店又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入住的自驾游客,一辆辆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将停车场重新塞满。
我在房内透过窗子迎来送往,默默看着形形色色的住客出入,一边祝福今日离开的游客能够收获愉快地旅程,一边祈祷明日的蓝天能够如约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