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初进蔡府(2 / 2)木子小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洛阳城不大,却也很复杂。若非有蔡邕以前的留址及荀攸的指点,刘备和典韦一时还真找不到座落这条有点略显僻静的小巷子的蔡邕。

红染的朱门,飘瓦的围墙,厚朴的府名,莫不彰显着府主人的地位和气质。这就是汉末大学者蔡邕的家。

“咣咣咣”刘备站在府门前,抓着怪兽口里的铁环敲了三下门。刘备是真不敢让典韦叫门,不然轰倒了这门都难说。

“吱呀”一声,蔡府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年长的老者探出头问:“请问你们有事吗找谁”

“老伯有礼了,小子是从幽州涿县而来的刘备,特来拜访蔡师。”刘备对蔡邕执弟子礼,这也是老师卢植的意思。无论从那方面来讲,蔡邕都足够做刘备的老师。

“客气客气,还请刘公子稍等,容老朽禀告老爷。”老者笑了笑说,说后掩上府门进去禀报去了。

“玄德快进来”不大一会儿功夫,蔡邕亲自来开门,十分热情地招呼着。

“谢谢先生弟子多有打扰了这是吾弟兄典韦典恶来。”刘备躬身施礼,也介绍了一下身后的傻大个。

“恶来,真雄壮快进来,快进来不打扰不打扰”蔡邕点头赞道,心情太好地在前头带路。

蔡府还挺大的,这正屋前的院子就有亩多。院子中间是一条铺满了石子的路,路的两边种满了花花草草,有几朵秋菊正在风中摇头。

正屋的门是两扇雕刻着不同图案的木门,门是敞开的。屋内很空荡,就是一张大木桌子和数个跪坐用的垫子,垫子前有个小方几。

“玄德,距上次在子干家相见快一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蔡邕有点感慨地说:“也不知子干在九江郡平叛如何”

“是啊,先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去。”刘备收回了东张西望的目光,认真地回话:“老师的近况弟子也不知,不过弟子对老师信心十足”

汉末的一切对刘备来说都是历史珍宝,尤其是这都城洛阳。在后世根本再也看不出当年的痕迹,只存在于历史书本中。

蔡府的所有一切都无异于文物,刘备更是第一次走进家在京都的历史牛人府上。难免会带着欣赏和朝圣的心情,一双眼睛那里够用。

让刘备很无奈的是这时代通讯问题,传递一个讯息都是以年月论。真是靠走和吼的功夫。老师卢植都去了九江郡半年,还没确切的消息传回来。

刘备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历史记载卢植第一次去九江郡平蛮族之乱只用几个月呀这都半年啦

“吾对子干也信心十足。不过战事非比寻常,总让人不忍地牵挂。”蔡邕与卢植算是彼此欣赏的至交好友,也是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弟子替老师谢谢先生的挂念之情。”刘备再次对蔡邕施礼着。

蔡邕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这时正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

这时候的蔡邕才四十二岁,正是一个男人风发正茂的年纪。还不是后面那个一心做学问的文学家、书法家。多少还在忧国忧民,还想一展抱负。

“玄德不必多礼,吾与令师乃知心之交,他的弟子就是吾之弟子。玄德到洛阳能到家里来,吾很高兴,就应该如此不见外呀”蔡邕招呼刘备坐下,又吩咐人上茶。

“先生,弟子随性了。”刘备到洛阳首先想到的就是到蔡邕家。首先固然是老师卢植和蔡邕的关系,其次是蔡家的万卷藏书。

其实重点是蔡邕很赏识刘备。何况蔡家还有个名传千古的大才女蔡琰。虽然说蔡琰现在应该才三岁,不过刘备真想见识下大才女小时候的模样。

“从玄德的诗中就可以知道一二。对喽,玄德从涿县一路行来感觉如何”蔡邕前不久把东观事了,眼下正处于休闲时节。

“先生想听真话”刘备调皮地说,还不忘瞄了眼门口站立的典韦。

“不然呢,玄德据实讲来可也”蔡邕甩了下长袖,准备好好听刘备如何说。

正在这时,刚才开门的老者奉上了茶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