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实诚!”
李浩然不以为意,目光一转,也好奇的落在周虎身上,静候答案。
周虎心思电转,思绪翻涌而起,“方才黄欣回答已经极得这怪人欣赏,他却未有满意。由此可见,文不对题,毫无意义。在联系他此前所言,丐帮先人领悟一则道理,难道与这有关?”
“可是天地与人有何关系?”
周虎虽然抓住关键所在,内心当中有关天地人的描述、感悟、赞美,密集翻涌,但是就像个人面对滚滚而起的大势,使尽浑身解数,也无从下口。
瞧见周虎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李浩然轻轻一笑道,“你们觉得这天地,最为高玄之处究竟在哪里?”
“最为高玄之处?”
周虎心头一动,像有了眉目,但临阵磨枪,即使有所意动,但要组成详细的措辞,一时半会儿怎么可能想得起来,生恨平时自己为什么不多啃几本书。
黄欣看着坐而论道的李浩然和身旁冷汗簌簌从额头滑落却一无所知,扔在为寻答案尽心竭力的周虎,心中忽然涌出一阵荒繆,“这真的是一个虚幻的试炼吗?”
“前辈,我知道了。应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吧?”
张远脑海灵光一现,兴高采烈的声音,将雅厅里的沉默打破。
周虎本来冥思苦想的困惑之心,听到这一声咋咋呼呼的叫喊,顿时绝处逢生。恍然大悟。回过神来,不由苦笑一声,“这小子心思跳脱,居然一猜就中。不过,这丐帮是改换门庭,做了道学家了吗?怎么忽然考校起了道家先贤的哲学呢?”
余光一瞥,李浩然一身白衣,卓尔不凡,未做什么动作,那一身书卷气息隐隐而发,一看就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有学之士,像极了一位大学士,心头更是疑惑。
李浩然深意的望了张远一眼,“没想到居然被最不可能的你猜中了。不愧是有缘之人。不过,这折扇之上的奥妙虽然被你说了出来,但是你可知道,此句内涵与我丐帮延续如今的理念,以及秉承得那道法则,有何关系?”
“这个……”
张远脑袋一下僵住,这样深入浅出的思考着实不适合他,但想到心心念念的超凡,又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起来。
李浩然折扇一叠,静默的看着张远,倒不是他非得咄咄逼人,而是入他丐门之下,必须经得起考究。
不通他丐门理念,即便是所谓的有缘人,也注定有缘无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黄欣很少参研这类神神道道的社哲著作,乍听之下,不由一脸懵懂,回忆一下所学。
如果没有记错,这应该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哲学、政治著作《道德经》片段,似乎是阐述天道无常,事物都顺从于规律,无所谓仁德,皆一视同仁。
在后面还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讲述大道滋生,在规律中找到仁,百姓也就是当时的人类,也就能够找了灵魂,反过来如果圣人、亦知行完备的成年人,如果无法从天道一视同仁于万物的规律当中,找到仁的存在,那这样的人就像草狗一样,是没有灵魂的。
尽管表面上的意思,她一清二楚,可眼前这位前辈忽问这话,显然不是考量他们学问。联系方才她所言尽得欣赏,却再无下文,这一句亦如刚才那“天地”之问,都不过是导向丐帮那一条法则和理念的。
黄欣心中叹息一声,“小远啊小远,我们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抬头瞧着李浩然那一身文士打扮,心中也是无可奈何,这人虽然一口一个丐帮,但看他那一身别说衣衫褴褛的乞丐,就是只身江湖的侠士风范也看不到半分,完全就像现实世界那些智慧达练的大学者,跟他探讨学问,怎么看都一个无解的大坑。
“难道真如小远之前所言,这丐帮如今富了起来,已经洗白上岸了吗?”
黄欣闪过一念,不由啼笑皆非。
这主神的安排可真是有够意思的。
好好一个丐帮,不走“采生割折”、“拐卖妇孺”的现实路线也罢,毕竟这里不是现实,何必玩什么黑深残呢?
甚至不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无脑的艺术路线,她也能够接受。
唯一让她不解的是,丐帮竟然成了一个钻研学问的地方,他们才跟他们首领罩面,就因为三言两语,绞尽脑汁。
如果有一面墙壁的话,他们恐怕早就已经撞了不知道多少次墙了吧。
“有了!”
或许真的是有缘之人,在黄欣放弃思考,周虎冥思苦想却不得的时候,张远灵光一现,又再一次兴高采烈的叫道,“前辈,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
“说来听听!”
李浩然好奇不已的望向张远,眼中竟在不知不觉之间,染上一抹期许。
周虎与黄欣对此也非常好奇,不约而同的砖头看去。
张远毫不迟疑的说道,“前辈,你说我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然与你所言,并不是一个意思,却有极大的关联。可是说,你要说的、也就是丐帮现在的所持有的理念,以及你们所遵从的法则,立意的基础就是这天地的道理。”
“倒近了几分。小子,我也不打哑谜了。你可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李浩然负手而立,目光瞧向雅厅正中,那一副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天地”二字。
虽然跟他手中折扇所书,如出一辙,却更具有一股震撼心灵的声息,那苍茫悠远的意境,发人深思。
张远顺着李浩然的目光,一观天地图,脑海无数经典的奇遇画面闪过,脸上不知为何,笑得更为灿烂了。
李浩然眼中闪过一抹惊讶,好奇的问道,“你又知道了?难道你真的是天命之人吗?”
“天命之人?”
张摇了摇头,这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虽然《道德经》虽然被他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对于那一本神书的本身,他一个字也没瞧过。
之所以对《道德经》的内容如数家珍,不过是这本书的内容常被所谓的武功,还有各种武术和奇功引用,听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了解这书在讲什么,里面一些经典的语句,又是怎么一个意思。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只看同人,却对原著的剧情如数家珍,甚至长篇大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