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杨立声的震惊(1 / 1)叶声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七品的礼部司郎中,杨立声和一众礼部官员的梦想是为大申修一部曲谱。

盛世修书是中原王朝的传统,别看大申管理粗疏,民乱四起,萧慎人也不怎么在乎它死活的样子,但国家大到这种程度,总有一些真心热爱大申的人。杨立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自认为世受皇恩的大申优秀礼乐人才,杨立声一直很想为大申编纂一本曲谱,将祭祀礼仪场合所用的国乐规定下来,以彰显大申的文治。

可惜朝廷对于他的理想并不是很感兴趣,杨立声自己数次上书请求修乐谱,又托关系好的御史请谏,但宫里的反应一直是表彰他的忠心,但认为修谱的事情可以再拖拖。这一拖,杨立声就从二十啷当岁拖到了四十出头。

就像申请不下来研究经费的科研狗,礼部没有编修的任务,就代表着礼部没有活动经费,他们这群礼部官员也都没有了立功晋升的由头,这么熬了二十多年,个中郁闷可想而知。

许多礼部官员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大申公务员生活。而杨立声却是有理想的,他是真的想修一本曲谱,朝廷不给钱,他就自己义务劳动。杨立声抱着的是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的想法,用自己的一生,去写就一本伟大的大申曲集。

几十年来,风里雨里,他就这么默默收集记录着民间曲调,脚步走遍了大都,个中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昨晚杨立声又整理了一晚上曲谱,来上班时顶着两个黑眼圈,无精打采的。

他坐到案头,开始看今天的公文。

因为各行省没有礼部的编制,遇到无法解决的礼乐方面的问题,都会将问询发到礼部来处理,所以杨立声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各种下面报上来的问题,根据礼制一一解答。

在草拟了一个某县官员祭祀时用了坏掉的臭猪头的违制行为的处理意见,批复某斡脱商穿了红色衣服是否合理的判决建议后,杨立声从文件中翻出了一份纸包。

他摸着那纸包的厚度,有些吃惊,再一看火漆印,这纸包居然是在加急件里,火速送往大都的。随书附送的是一封临安路总管泰不华的信。

这不由得让杨立声有些惊讶。

申朝作为一个绝对堪称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萧慎人为了方便统治,从建国之初就格外重视通信网络的建立。

从江浙到大都,大规模运输用的是海运,从江浙出海,到后来的天津上岸,在通过运河直达大都城内,这是此时萧申的漕运干线。萧申经历战乱,人口稀少,也没有百万漕工要养,走海路运输漕粮和大宗货物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起码到此时萧慎人还是这么想的,当然,他们想象不到,短短几年后一个外号“海精”,名叫方国珍的家伙将在江浙崛起,带领海盗把持近海秩序,似的申大都面临连粮食的运不上来的悲剧局面。…

而需要快速传递的公文,萧申则建立了完整高效的驿站系统。萧慎人建立通信体系可是很有经验,在萧慎人四大汗国分裂之前,萧慎的驿站可是从草原一路辐射,东至朝鲜,西至欧洲,欧洲边陲的消息通过驿站传到上都,用时也不会超过一个月。那还是一条人口密度极低,需要经过大量无人区的艰难驿道,而当这套制度放到大都和江浙这短短距离,一路由探马赤部队建立的通信体系穿越这段距离传达信息,单程用时不会超过五天。

许多行省的事项都要通过这些探马赤驿卒的加急件送到腹里处理,但作为悠哉悠哉的礼部司,却是很少接到加急信件的。毕竟在萧申,地方上普通人真的违反一点礼制,只要不是被刁难,也没什么人喜欢管。

如果是想刁难,官员们就更不会介意把认定违礼的刁难对象抓紧班房多关几天了。公文随着海运慢悠悠的走,他们正好也慢悠悠在对方身上榨出更多油水来。

杨立声不禁害怕,泰不华加急寄来这一大堆东西,难道他是想在临安路兴大狱?

萧申的官员所经历的官场斗争形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属奇葩,萧慎人内部还有很多部落遗风,争权夺利手法相当粗糙,仅仅二十年前,当今天子上位时还搞了个两都之争,支持不同皇储的贵族间互相战争,互相孚杀数万人。在别的王朝简直不可想象。

萧慎人内部斗争更是花样百出,当然,内部斗争是萧慎贵族的事,作为汉官,杨立声知道这种事他沾上就是倒霉,两张纸一份证据的话,这厚厚一沓,可得告倒不少人,杨立声只掂量一下包裹重量,冷汗就下来了。

杨立声胆战心惊的打开泰不华的信,仔细阅读,才明白了泰不华寄来的却不是什么厚厚的违礼材料,而是一本新的律制曲谱。

他只是认为这书十分重要,所以放在来往行省的公文中一起走加急通道邮寄北上了。

礼部给人提建议简单,但是害怕被人利用背锅,看完信,发现泰不华不是兴大狱,杨立声不禁松了一口气,然后也对白鹏飞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杨立声连忙拿出那厚厚的书稿阅读。

一开始他还以为白鹏飞所写的应该是简单的原创曲谱,但翻开书后第一节却是大段关于十二平均律的介绍。

如果是别人,一定会看晕,但杨立声作为礼乐户,他从小就跟着家中长辈学习周易术数,顺便在算学上也被教育的功底扎实。

所以杨立声适应白鹏飞的叙述逻辑后,很顺畅的理解了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而且意识到十二平均律可以解决变调和合奏的问题。

一瞬间杨立声便明白了这本书名叫平均律琵琶曲集的原因,作者是想用一堆新编的曲子来展现平均律在变调上的优势。

此时如果白鹏飞知到了杨立声的想法,他一定会握着这老哥的手大叫几声知己,在大申能一下搞清楚他的平均律琵琶曲集意义的人简直凤毛麟角,就算是泰不华也要白鹏飞跟他解释半天才能弄清白鹏飞的书是干嘛的,杨立声一瞬间的理解力,足以让白鹏飞感动得流泪。

而杨立声想明白这书的意义后也是十分激动,作为一个从小研究礼乐的人,看到白鹏飞的十二平均律后杨立声感觉自己眼前似乎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大门,瞬间有无数灵感涌出。

杨立声强压住激动的心情,他想先看看白鹏飞的作曲功底,往后翻去,他很快发现白鹏飞用的是一种他从没看过的记谱方法,于是又翻回前面仔细看五线谱的阅读方式。

作为礼乐专家,杨立声很快就意识到了五线谱的先进性,不禁喜出望外,他不知道这个在临安崛起的白鹏飞是谁,但这一本小小的书里,已经给了他无数惊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