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明日,我们召集孟德、公路等人一同商议,共推刘太傅为帝!”
和韩馥商量跟不商量几乎没什么区别,于次日,袁绍从河内赶回,并召集了袁术、曹操等人,聚在冀州牧府厅,商讨起了推举刘虞为帝的事情。
“诸位该来的也都来了。如今天子年幼,身陷禁廷,董贼祸乱于朝廷,群雄分裂于野,近两年青徐黄巾又死灰复燃,此诚我大汉四百年江山危急存亡之秋也!愚以为,造成当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近几代朝廷天子年幼,外戚、宦官轮流辅政所至。因此,我与公节和文节两位大人商议,决定另选天子,号令天下,齐心讨董!”众人一一入座寒暄毕,袁绍率先开口道。
“我反对!”袁绍话音刚落,却是袁术站了起来。
“公路将军,这是为何?”王匡不解地问。
“我看汉室如此,非外戚、宦官之过也,实乃气数已尽而已。”袁术拉着阴郁腔调说道。
“公路,你说什么呢!此乃大逆不道……!”
“本初,你真的以为,换一个皇帝就行了?你看这天下,穷人多而富人少,是时候需要清洗一下,把一些人的东西给均分一下了!这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呐!”袁绍虽然比袁术大几岁,但袁术从来不认这个庶出的哥哥,每每直呼其字。
“你……!”别人站出来反对也就算了,袁绍没想到的是,率先站出来反对的,竟是自己这个弟弟,“孟德,你以为如何?”
“哈哈哈哈哈……”曹操大笑。
连他们兄弟都商量不到一起的,此事又有多大的可行性?
“孟德笑什么,你看!”说着,袁绍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玉玺,暗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曹某如今败投本初兄帐下,有什么事情,自然是本初兄拿主意即可,何须过问在下的意思。”曹操之意,是这事他不掺和了。
“既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袁绍冷哼了袁术一眼,他把曹操的意思,倒理解成了赞成。
“道不同,不相为谋!”袁术心里不爽,袖子一甩,径自离开了邺城。
商议之后,于是年二月,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是想来沾污我吗!”
见到刘虞坚决反对,韩馥、袁绍退而求其次,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并威胁说要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事实上,袁绍推立刘虞,并不是说他真的想匡扶汉室,而是想要借刘虞之手,将分封官爵合法化而已。
毕竟,刘虞乃光武帝废太子、东海恭王刘强一脉(刘强因为光武帝宠爱阴丽华,主动请求禅让太子之位),属于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且刘虞父子两人在大汉声望斐然,无疑给了袁绍等人拥立他为帝的正当性。
只可惜,刘虞虽然仁义、不善用兵,但人并不傻,而且极度爱惜自己的羽毛。
他知道即使他代献帝发号施令,这天下估计也没几人真正听从,与其为别人背上“篡汉”骂名,不如安心经营好自己的一方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