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尾声(1 / 2)吴老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把司马炎命令司马干投降的诏书送进洛阳城的第二天,没等司马干给出答复,张志就让爨谷率军五万监视洛阳,亲自率领汉军主力抢先西进,去追杀被司马伷带到河南县的晋军主力余部,不为别的,就是不想让数量还有十几万人的晋军主力余部跑了,重新汉军一统天下的绊脚石。

事实证明张志的判断非常正确,汉军主力刚到河南,马上就发现司马伷已经开始带着晋军主力北上逃窜,汉军赶紧出兵追击,在谷水河畔再度大败晋军主力,连武器都不齐全的晋军主力投降大半,卫瓘和王浑等人死在乱军之中,司马伷和羊祜被汉军生擒活捉,只有司马骏带着少部分骑兵侥幸逃出生天。

与此同时,不甘失败的司马干也选择了弃城逃亡,还成功摆脱了爨谷的追击,带着一部分军队逃过了黄河,汉军乘势入主洛阳城,正式光复了这座曾经的东汉国都。

司马炎被俘投降的消息迅速传开后,司马家族身上潜藏的谋反基因也彻底爆发,先是司马老贼的第七弟司马通在淮南称帝,接着司马亮也在徐州打出了皇帝旗号,同时司马骏和司马干也在黄河以北各自称帝,全都打出了反汉复晋的旗号。手握重兵的晋廷都督中,惟有家眷老小都在洛阳的荆州都督陈骞选择了向汉军投降,率领荆州军民百姓易帜归汉。

张志并没有选择立即出兵平叛,而选择了优先占领人口众多的司隶地区继续扩军,然后才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平叛,收复北方诸州,然后也不出张志所料,汉军主力北上后,东吴一度与司马通、司马亮结成同盟,试图乘机杀入中原,然而因为互不信任的缘故,貌合神离的联军还是被汉军偏师牢牢挡住,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北伐的过程简单而又漫长,在无限优质粮草的巨大优势面前,不管是司马骏还是司马干都是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首当其冲的司马干被灭在邺城,接着司马骏也被灭在郯城,但因为北方疆域实在太大的缘故,汉军还是足足用了五年多时间,才基本平定了整个北方。

再接着,当张志回过头来准备收拾南方时,迫于汉军的巨大威胁,司马通和司马亮全都选择了向东吴称臣,与东吴联手应对汉军的进攻,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即便东吴花费了巨大代价救援司马兄弟,司马通和司马亮还是先后被汉军歼灭在了合肥和下邳,长江以北,基本上尽数汉土。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彻底失去利用价值的司马炎才被张志一杯毒酒赐死,然后张志借口司马炎弑杀刘禅罪当灭族,还有司马炎没有给除他儿孙外的司马家族求情的借口,将除了司马炎儿女外的司马家族成员屠戮一空,基本铲除了司马家族这个隐患。

然后又是漫长的积蓄力量,为了打造一支能够确保灭吴的无敌水师,汉军连续三年都把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赋税交给了傅恭造船练兵,而在此期间,在巨大的压力下,本就残暴无比的孙皓更是原形毕露,动辄揭人面皮挖人双眼,尽情残害忠良,逼反了多名东吴大将北上投汉,更加削弱了东吴本就严重不足的实力。

终于,到了炎兴二十三年的时候,张志正式下令出兵灭吴,令汉军征东将军爨谷从徐州南下,攻打涂中令汉军征南将军赵全率军自合肥南下,攻打东兴令汉军水师都督傅恭率领水师自益州东进,负责对付吴军水师主力张志本人则亲自率领汉军从洛阳南下,攻打东吴重镇西陵。

穷途末路的东吴也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集结超过十二万的大军在西陵与张志对阵,妄图擒贼先擒王优先杀败张志,然而十分可惜的是,汉军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士卒素质都远在吴军之上,一场决战下来,东吴主帅孙歆和大将陶湟等人先后阵亡,十二万吴军也大半被汉军歼灭。

在地道爆破和尖头木驴面前,曾经的长江西陵根本不堪一击,张志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轻松拿下,同时傅恭率领的汉军水师也突破三峡天险,大败了东吴水师主力,然后汉军水师迅速顺江而下,帮助势如破竹的汉军赵全和爨谷所部先后突破长江,彻底合围了建业城。

彻底走投无路之下,孙皓也只能象历史上投降晋军一样,自缚到汉军营前投降,南方的东吴郡县,也纷纷传檄而定,持续了将半个多世纪的三国乱世,也终于以汉军的一统天下告终。

然而非常尴尬的是,汉军虽然成功统一了天下,皇宫里的龙椅却不知道该让谁坐,本来以张志的意思,是想从汉室宗亲中挑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做这个皇帝,可是汉军文武却众口一词的坚决反对,坚持要求让张志本人来坐这个宝座,天下各地的世家大族也纷纷上表劝进,都认为只有张志本人才配坐这个位置。

最后,违拗不过群臣的反对,张志只能是这么说道:“那这样吧,在洛阳城外筑一高坛,我上坛祭拜天地,倘若上天和炎汉的列祖列宗同意我登基称帝,就请他们继续赐下方便面和午餐肉这些神物,倘若他们不同意,不肯赐下神物,那我们就从汉室宗亲中另挑人选继位。”

张志提出的办法得到了汉军文武的一致同意,也很快就做好了相关准备,然后到了祭天那天,在十几万军民百姓的注视下,身穿大将军官服的张志缓缓登上了高坛,先是祭拜了天地和炎汉的列祖列宗,也祭拜了诸葛村夫和姜维等人,然后张志才大声说出自己祭拜他们的原因,请求他们降下明示,同时悄悄打开空间仓库,低声命令取出各类垃圾食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