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久等了。”一女子拉着一名少年走出,侧首安慰道,“没事的,这位大人并无恶意。”
那名少年模样清秀,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不过脸色有些苍白,惴惴不安地看着温珩。
温珩放柔了声音:“你是叫宋誉?”
少年点点头,又不安地缩回女子身后。
温珩斟酌了一番措辞,目光移到了他拉着的女子身上:“竟忘了向姑娘道谢,当时若非姑娘搭救,恐怕他就要要葬身火海了。”
“我叫红绡,公子直呼我名讳即可。我也不过是恰巧路过,举手之劳罢了。”
“只是,红绡姑娘是如何将他从火海中带出的?”
红绡笑着摇摇头:“我哪里有那个本事,是他已经逃出院子,却在我车前晕了过去。这小小年纪的,我看着可怜,就先把他带了回来,如今有熟人找来,我也就放心了。”
“原来如此。”温珩点点头,又冲宋誉道,“我是你祖父的同僚,宋大人一向对我照拂颇多,我是一定要替他,替你们宋家查明真相的。”
少年猛地抬起头来看他。
温珩轻声道:“我是来帮你的,却也需要你的协助。那天的事,你还记得多少?”
密信再详细,也不会告诉他所查的这宗宋家冤案到底冤在哪里,还得靠他自己探索。于是温珩除了坐在茶楼里琢磨这个世界人的措辞方式外,就是向人打听宋家之事。
被问到的人们一开始还有些犹疑,毕竟宋家犯得是诛九族的大罪,光是提一句都怕遭到牵连直到温珩掏出了那个装满碎银的荷包。
事实证明,钱不管在哪个世界都是一顶一的好用。
简单来说,宋家代代忠良,在百姓心中是难得不摆架子,平易近人的高官世家,风评很是不错。但这样一个家族,偏偏是因叛国而被治罪。
五国间虽无大的战事,但边境线上的小摩擦颇为频繁,当地州牧对于此事不堪其扰,向朝廷求助。可朝中几员大将都各自镇守领地,均难以抽手离开。
可这样今日你进一里,明日我也前进一里的小儿科拉锯战又实在不值得太尉大人抛下诸多事务亲自跑一趟。于是宋誉的父亲,也就是宋家家主宋照,临危受命被派往前线,本意只是想派个有头有脸的大官过去,坐镇军中起个震慑作用,向对方彰显大夏的重视。可几日后却传来了宋照腹背受敌,最终惨死于包围中的噩耗,他所镇守的城池被对方仅仅五千人就打了下来。
朝堂为之动荡,当时的温珩因事不在京中,司南也疲于应付这次惨败带来的边关连锁反应,朝中两员大将都腾不出手来,调查的任务便落在了两朝老臣的帝师侯鸿文肩上。
宋照这一败输得过于容易且蹊跷,可当时同在边关的知情者几乎全在那场包围中战死,事件的调查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某夜,京中的宋宅莫名燃起了大火,上下三代人均在这滔天火势中丧命,翌日一早,又自边关搜出了宋照通敌叛国泄露边防图的书信。将两者一联系,宋家众人是畏罪自杀的流言便在京中肆虐起来。
证人已死,这书信就成了板上钉钉的铁证,宋家的叛国罪名定下后,执行速度也快得不可思议,一个扎根百年的世家大族就被这样连根拔起,很难不让人细想这背后的深意,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宋家的上代家主素来德高望重,在朝中门生无数,此刻竟无一人敢站出来为宋家发声,这也是当时的“温珩”没能第一时间知晓消息赶回来参与调查的一大原因。
悲剧已经发生不可挽回,“温珩”感念早年官场打拼中宋家给予的照拂,便偷偷进行调查,这一查便是三年,终于在最近得知了宋照的幺子可能还存活的消息,一路追寻到了这座万兴城。
可宋誉年幼,那场大火又给他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他像是还沉浸在那个噩梦般的夜晚中没有醒来,混乱不清道:“我记不清,到处都是火”
他断断续续道:“我只听见,祖父在同谁说话,他叫对方”
“叫对方什么?”温珩精神一振。
“叫”宋誉脸上流露出几分痛苦,“叫他”
“哎哎这位爷!我们这位姑娘白天是不见客的!”猛然响起的尖锐女声惊得宋誉一抖,话音陡然断了。
“您等等!我去问问姑娘的意思,您别!”
雕花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露出一副深邃眉眼。司南一眼望见坐在桌边的温珩,略一挑眉:“我就说怎么这般拦着我,原来是有贵客在。”
跟在他身后的明修一抬头,就见到屋内熟悉的面孔,没控制住低呼道:“温大人!”
司南顿时来了兴趣,双眼噌地亮了几分,原来这位就是他在这个世界的“死对头”。司南谨记着自己得装作认识他的样子,面上不显,心中却难以抑制地对这张陌生的脸生出一阵新奇感。
对方一身白袍清贵,即使是坐着也身板笔直,挺拔得像一根玉白色的竹子。此时见有人突然闯入,他眼里闪过诧异,随即又被很好地控制下来,没有呵斥或是不悦,反倒第一时间转头去看他面前那个小孩,轻声安抚着,倒是直接无视了他这个不速之客。
司南下意识抬手摸上下巴,笑容也不禁扩大了几分。
这个古人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