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节 再度征伐(1 / 2)飞星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平天国在步入全盛阶段后居然没有爆发“天京变乱”,反而积极地准备下一步的战略进攻,这让夏华略感到意外,但也不算完全意外,因为,此时的太平天国高层比起历史上“没有少三个人,反而还多了一个人”,没有少的那三个人是冯云山、萧朝贵、胡以晃,历史上,天京变乱爆发时,冯萧胡三人都已经死了,多的一个人自然就是夏华了,历史上的太平天国高层里没有夏华。冯萧胡三人里,胡以晃作用最可以忽略萧朝贵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全局,他个人能力大不如杨秀清,完全被杨秀清玩弄于股掌间,他若服从杨秀清,会成为杨秀清的棋子、助手、帮凶,他若反对杨秀清,也远远谈不上能克制杨秀清至于冯云山,他是文官集团之首,没有军权,只能在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起到一定缓和作用,杨秀清蔑视洪秀全,但他对冯云山还是有些尊敬的,毕竟冯云山在创建拜上帝会的过程中的功劳和苦劳都远远地超过洪秀全,洪冯两人创建拜上帝会时,洪秀全毅力薄弱、信念不坚定,动不动就临阵退缩,冯云山则是一直咬牙坚持,可以说,拜上帝会基本上就是冯云山创建的,洪秀全出力很完全就是捡现成,杨秀清把这些都是看在眼里的,创教,是冯云山的功绩,建军,是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的功绩,开国,是冯云山、杨秀清等人的功绩,几乎没有洪秀全的事,洪秀全就知道坐享其成、贪图享乐,这正是杨秀清蔑视洪秀全的原因之一,反之,杨秀清对冯云山不怕苦、不怕累、不贪图享乐、一心为公、正直无私的精神还是比较佩服的,并且冯云山正是把杨秀清拉进拜上帝会的介绍人,没有冯云山,杨秀清就没有这个历史机遇,另外,冯云山跟杨秀清一样,都重视文化、尊重文人、反对洪秀全的“焚书坑儒”等胡搞乱来行为,又都认识到农工商士诸业一起发展的重要性,这使得冯杨两人的意识形态大体一致。杨秀清极度蔑视洪秀全,比较尊敬冯云山,不过,冯云山跟洪秀全是一体一心的,因此,看在冯云山的“面子”上,杨秀清或多或少地对洪秀全保留了一点点余地真正改变全局的人,还是夏华这个从天而降的“圣灵使徒”。夏华独一无二的“神职身份”以及他的强大的实力和势力,不得不让杨秀清忌惮三分,另外,杨秀清已经看出来了,夏华跟他一样,都排斥洪秀全的那套乱七糟的东西,但是,夏华偏偏是洪秀全的妹夫,洪夏两人之间有着洪宣娇这个“黏合剂”,可以说,夏华这个洪家女婿是半个“洪家人”,另外,夏华和洪宣娇已经有了孩子,并且还是男孩、儿子,并且的并且还是夏华的长子。夏华虽然目前只有一个孩子,他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子女就算洪宣娇不给他生二胎,也会有别的女人给他生孩子,但不管他有多少个子女,夏秀明都是地位无法撼动的长子、幼明王千岁除非夏秀明夭折。

夏华娶了洪宣娇,使得夏华跟洪秀全的关系“迈进了一大步”,夏华跟洪宣娇生下长子夏秀明,使得夏华跟洪秀全的关系“再次迈进了一大步”。如果洪秀全的身边只有一个没有军权的冯云山和一个军权不大的秦日纲,杨秀清自然不会把洪秀全放在眼里,但是,洪秀全身边如果再加上一个夏华,杨秀清就真的不敢对“洪冯秦夏集团”掉以轻心了。杨秀清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夏华到底站在哪边?这个问题却是十分微妙的。夏华比胡以晃还懂得做人,除了被他抢走洪宣娇的萧朝贵夏华跟萧朝贵交恶完全是身不由己的,他跟谁都关系不错,跟洪秀全、跟杨秀清、跟冯云山、跟韦昌辉、跟石达开、跟秦日纲、跟胡以晃都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或者说起码在表面上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夏华的这种“好人缘”使得杨秀清不敢轻举妄动:鬼知道夏华在关键时候会站在哪边,假如夏华在内心里其实是跟洪秀全站在一起的,怎么办?自己如果跟洪秀全彻底地撕破脸,夏华率领十万大军杀进天京城“清君侧”,杨秀清还真没有把握战胜夏华,毕竟杨秀清跟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都关系很差,胡以晃纯属墙头草,完全谈不上是杨秀清这边的,抛开夏华的话,天王、西王、南王、北王、秦王、汉王、唐王联合起来反杨秀清这个“大圣东王”,杨秀清也不惧怕,但加上夏华的话,杨秀清就真的惧怕了。杨秀清有13个师,洪秀全和另外六王加起来有10个师包括羽nn,羽nn包括1个禁卫旅和1个团,加起来正好是1个师,不包括韦昌辉藏在捻军里的个师,十三个师自然不惧怕十个师,但夏华有个师,假如夏华站到洪秀全那边去,杨秀清就变成东王十三个师对战天王和七王的十个师,双方的实力天平一下子倾斜了。杨秀清不得不防。

因为洪秀全有夏华“撑腰”虽然夏华根本没想给洪秀全撑腰,但杨秀清考虑到最坏的局面时必须把夏华这个“不确定因素”也视为洪秀全那边的,所以杨秀清没有过度地逼迫洪秀全,天京事变也随之暂时没有爆发,历史再次被夏华改变了。

“九千岁的计划大纲是什么?”夏华问杨辅清。

杨辅清道:“进行二次西征和二次北伐。”

“哦?具体说说。”夏华点点头。

杨辅清道:“二次西征的用兵方向是湖南。五千岁石达开认为,天军应该攻取湘北,完全控制洞庭湖,确保长江水路完全被天军掌握,继而大军水路两路沿长江西进,杀进四川,攻占四川。五千岁说,天军打下四川、天国拿下四川,共有三大好处,一是新获得一块面积辽阔的富庶丰足之地,川中乃天府之国,沃土千里、良田万亩,比湘、闽、滇、黔、桂、粤六省更加兴旺发达,正所谓扬一益二,四川宝地乃产粮大区,得到四川后,天国必定钱粮更加富足,国力更加强盛二是天军夺取四川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包括重庆尽为天国领土,中国北方和中国南方被天国拦腰割断,如此一来,满清朝廷就会丧失对整个南方的控制权,湘、闽、滇、黔、桂、粤六省就算还打着清廷的旗号,也与北京城道路不同、交通断绝,陷入土崩瓦解、自行解体,天国对南方六省一举釜底抽薪,就好像一个人,已经被腰斩了,下半身就算还属于此人,也不再是此人的了。只要先拿下四川,湘、闽、滇、黔、桂、粤六省接下来成为天国领土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了第三个好处是,如果不先打四川,先打南方别的省份,那么,南方多省的清妖很有可能最终都会逃入四川,再闭关死守,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倘若如此,天军最后攻打四川,必定困难很大,不如第一步就打四川,从而铲除这个隐患。”在此时这个交通很不发达、很不方便的时代,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确实是天险之地,进出四川的道路大致上只有两条,一条是从川北向北、翻山越岭的“剑门蜀道”,一条是从川东向东的长江三峡。第一条是山路,第二条是水路。总体而言,长江水路比蜀道山路稍微好走一点,蜀道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江水路则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国时,由于关羽丢了荆州,蜀军出川作战无法通过已经属于吴国疆土的长江三峡水路即荆州地区就算吴蜀结盟,吴国也肯定不会让蜀队借道进入本国境内,谁知道蜀军是不是打着“伐魏”旗号却趁机借着借道名义攻打吴国重夺荆州,毕竟吴蜀两国一直各怀鬼胎,荆州也是吴蜀两国最敏感的地带,吴国不可能干出有一丝引狼入室风险的事,使得诸葛亮和姜维每次北伐都只能走蜀道山路,异常艰难,蜀军很难打出四川,魏军也很难打进四川,蜀魏两国互相攻伐都只能走蜀道山路。不过,此时的太平天国打四川要比历史上的魏国打蜀国有利得多,毕竟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已在太平天国手里,太平军是可以通过长江三峡水路杀进四川的。石达开的这个战略确实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可行性。

夏华笑起来:“七哥对四川真是情有独钟啊,一直念念不忘打四川,他这番分析也确实很有道理,四哥怎么说的?”

杨辅清道:“九千岁不太支持五千岁的看法,他认为,打天下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核心在于一个稳字,要按部就班,不可操之过急,天下如此之大,以蚕食为上策,不宜鲸吞。朱元璋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定都南京,苦心经营足足十一年,才占据整个江南,才巩固好根基,做好最充足的准备,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才挥师北上、进军中原,继而用了短短一年便灭掉蒙元。天国定都天京只有一年半,岂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另外,九千岁还说了,天军首次西征时,清妖的绿营兵、旗兵都是一触即溃,唯独湖南省的团练乡勇湘军、湘勇十分顽强耐战,虽然湘军也不是天军的对手,也被天军打败了,但湘军跟绿营兵、旗兵明显不同,绿营兵、旗兵都是望风披靡、不战而逃,湘军则是死战到底、有进无退,直到拼杀得死伤殆尽才力战而败,最为可恨的是湘军妖头曾国藩还发表了一份讨粤匪檄,大肆地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诋毁天国,对天国招揽天下英才颇为不利。九千岁认为,虽然湘军和曾国藩是天军的手下败将,但却不容小觑,必须越早越好地将其连根铲除。因此,九千岁赞同五千岁说的先打湘北,但是,在打下湘北后不向西打四川,而是南下攻占湘省全境,再打回广西老家,湘桂二省得手后,广东和福建自然是天军的囊中物,如此,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四省尽皆成为天国疆土。九千岁的方针是先拿下东南,再拿下西南,最终拿下整个南方,如此,才稳。如果按照五千岁说的那样,打完湘北后直接向西拿下四川,那么,天国在湖北、四川一带的疆土就呈现出长条形带状,万一遭到南北清妖的夹击,很有可能被拦腰斩断,如此,天国岂不是被一分为二、首尾不能兼顾?还有”杨辅清说着,突然稍微地压低了声音,“两千岁,您跟天王、九千岁、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四千岁、三千岁以及属下等一样,也是两广人、老广西,您肯定清楚,天下各地人,最心向我们的自然是我们老家的人,就是老广西、两广人,他们是我们的老家人,是最心向我们的,别省人其实都是不太靠得住的。眼下,得知天国定都天京、天军攻占五省的喜讯后,老广西、两广人都是激动不已啊!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希望投奔天国,可是,两广与天国现在的疆土领地隔着千山万水,他们投奔无门,因此翘首以盼地希望天军打回广西、打回两广。到时候,天国上下、天军上下必定迎来大批老广西、两广人的加入,如此,天国才能根基巩固,天军才能忠贞不渝!您说,是不是?毕竟,咱们当初从老广西、两广带出的那些老兄弟经过千里迢迢的远征和大大小小数百场战事,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呀,此消彼长的是,天国和天军里的江苏人、浙江人、安徽人、江西人、湖北人正在越来越多,这可不是好事!两千岁,您说呢?”

夏华听得心里想笑,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地微微点头。

夏华听得出来,杨秀清和石达开都要先打下湖南省北部,但接下来,两人就产生了分歧,石达开想向西打四川,杨秀清则想向南打湖南、打回广西。杨秀清的理由看上去相当的充分,客观上讲,石达开言之有理,杨秀清说的也不是不对,但他又掺了私心,他暂时不想打四川,是为了防备别人,特别是石达开。众所周知,四川盆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并且川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完美的“小王国”,极适合割据自立,三国时,魏将钟会率军灭蜀,灭蜀后,他看到四川实在太适合割据自立了,于是产生了据蜀自立的野心。很显然,杨秀清是在防止石达开成为第二个钟会。那么,杨秀清为什么不派亲信心腹率军攻打四川呢?原因也很简单:他暂时没人可派。杨秀清实力雄厚,麾下兵多将广,但他现有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东进的地盘是夏华的,北伐的地盘是韦昌辉的,西征和南下的地盘几乎都是杨秀清的,使得他虽然军队很多,但地盘也很多,导致他的军队十分分散,消化那么多地盘需要时间,于是,他暂时抽不出足够多的部队代替石达开攻打四川。“我暂时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此为杨秀清的心思。至于杨秀清打算打湖南、打广西,共有三个原因,一是湘军的战斗力引起了他的注意,曾国藩的讨粤匪檄也激怒了他。湘军正式参加首战前,曾国藩发布了讨粤匪檄,这篇檄文避开了汉满nn,把清n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巧妙地转化为意识形态斗争,宣称清n捍卫孔孟儒学和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太平天国则是败坏中华传统道德的异教分子,从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动员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汉人地主投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杨秀清极度厌恶洪秀全的“焚书坑儒”,他重视文化、尊重文人,因此,他应该意识到了讨粤匪檄对太平天国的危害和打击,从而重视起了曾国藩和湘军集团,准备将其铲除而后快二是打回广西和两广,可以让更多的老广西、两广人加入太平天国和太平军,巩固太平天国nn和太平军的忠诚,这确实是对的第三个原因有些上不了台面,也是杨秀清说不出口的。秦末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一起推翻了秦朝,接下来,刘邦积极地准备争夺整个天下,项羽却想着回家,想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有人劝他建都立国、进拓天下,他却说“我现在富贵了,富贵后却不回老家,就好像穿着锦绣华丽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有谁知道呢?”此为成语“锦衣夜行”的来源。刘邦和项羽的气魄高低、志向长短,由此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杨秀清等人跟项羽一样,如今发达了、富贵了,于是想着回老家故乡“嘚瑟嘚瑟、显摆显摆”,缺乏争霸天下的大气魄和大志向。

点起一根香烟后,夏华问杨辅清:“最后,九千岁和五千岁是如何定夺的?”夏华不在南京时,石达开隐隐地代替了夏华的“军事二把手”位置,成为与杨秀清制定战略方针的“军方第二人”。毕竟,除了杨秀清、夏华、石达开,剩下的萧朝贵、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四人的战略目光和军事头脑都是一般般水平。不过,石达开跟夏华不同,夏华一直都是附和杨秀清,石达开则喜欢跟杨秀清唱反调。

杨辅清道:“九千岁和五千岁各执一词,千岁萧朝贵是支持九千岁的,四千岁秦日纲是支持五千岁的,六千岁韦昌辉在北王府中养伤,没办法参会,三千岁胡以晃偶感风寒,在唐王府中静养,也没有参会。最后,九千岁和五千岁采取折中对策,先把湘北打下来再说。说到底,不管是打进四川还是打下湖南、打回广西,第一步都是要打下湘北的。”他望向夏华,“两千岁,您的意见呢?”

夏华笑道:“我觉得四哥和七哥的决策没有意见,先打下湘北再说吧!”

杨辅清点点头:“嗯,既然两千岁您也这样认为,那肯定就这么定了。”

夏华抽口烟:“刚才是二次西征,二次北伐呢?”

杨辅清道:“二次北伐仍然是六千岁担任主帅,考虑到六千岁独木难支,因此,九千岁打算派遣一二个师援助六千岁,属下的第17师便是先头部队。”

夏华心里再度想笑:杨秀清会派他的嫡系部队增援韦昌辉?鬼才信!分明就是派杨辅清率军前来充当督军,逼着韦昌辉渡过黄河,跟清军拼命,同时强制性地接管韦昌辉打下来的地盘。正因为如此,杨秀清才没有更多的部队用于打四川。

想了想后,夏华问杨辅清:“捻军呢?捻军占据着皖北、豫南等地,天军北伐肯定不能绕开捻军的。九千岁对捻军有何打算?”

杨辅清道:“九千岁与天王商议了,决定册封张乐行为淮王,再册封捻军的五个主将为侯,以此拉拢张乐行等人投效天国。当然了,捻军在加入天军后必须接受全面的改编整顿。”

夏华喷出一口烟:“恐怕张乐行等人不太愿意。先前,张乐行等人还未起事,天王和九千岁如果对他们加以封赏,他们很有可能会投效天国,如今,他们已经起事并且开国称王,建立了大汉国和大汉军,张乐行也是大汉王,自己称王称帝多么痛快,何必臣服别人?正所谓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另外,捻军目前的局势不算危险,跟清军打得旗鼓相当、局势稳定,如果他们被清军打得山穷水尽了,自然愿意投效天国以进行自保,可他们现在没有面临这个危机。”夏华隐隐地想到了,杨秀清就算不清楚韦昌辉背着他搞的那些“小动作”,时间一长,不可避免地有所怀疑,毕竟韦昌辉在豫东鲁西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捻军则在皖北、豫南、豫中、豫西南一带,韦昌辉和张乐行的地盘完全就是靠在一起,韦张二人难免“日久生情、勾搭成奸”。韦昌辉“在外面有人”自然不是杨秀清愿意看到的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