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2节 冷热兵器(2 / 2)飞星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的卫队连已经扩建成了卫队营,正好缺个营长,就你了。”夏华再度打个哈欠,“你先去找赵三叔,让他给你安排一个住的地方,洗漱以及吃过早饭后,跟我一起去兵营转一转。”

“是!”冯子材肃然立正。

太平天国此时拥有的地盘就是桂林、柳州两大城市以及两城之间、两城周边的一些乡镇农村,其中,桂林是当仁不让的“天国核心”,柳州只是辅助支撑。围绕着桂林,城内城外各式各样的兵营、练兵场遍地开花,大大小小数十个。根据杨秀清和夏华制定的“精兵路线”,深知“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太平军高度注重士卒素质,新兵都和老兵混编在一起,从而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各个练兵场上,口号声响彻云霄,排列成整整齐齐的太平军士卒无不挥汗如雨地进行着操练,场面颇为壮观。根据夏华的练兵方式,士卒们的训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体能训练,就是通过各种运动项目强化体魄,比如负重跑步、杠杆、吊环、跳绳、跳高、跳远、举重、游泳、投掷、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很多都是夏华“发明”的,另外,考虑到单一运动令人感到枯燥,夏华还“设计”出一些有趣的竞赛运动,比如足球和篮球现代足球在这个时候已经诞生于英国了,篮球运动还没有被发明出,还有拔河、赛龙舟等等,使得士卒们在玩得热火朝天中大大地锻炼了身体。对于夏华的这些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杨秀清等人都是又惊奇无比又赞不绝口。为了提升士卒们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夏华下令进行定期比赛,前三名获得者或位列前三的队伍会得到丰厚嘉奖。因为太平军实行圣库制度,管吃管住但不发军饷,所以夏华不能用银子作为奖励,而是拿肉食、布匹等实物作为奖励,这些奖励足以让士卒们充满干劲争夺第一了。另外,为了确保士卒们营养能够跟得上,夏华特地从洪秀全那里得到了批准,每个士卒每天可以吃上一顿肉汤,逢年过节可以吃肉食。该政策被宣布后,全军欢声一片,纷纷大呼“两千岁仁厚”。

除了兵营和练兵场,太平军还设立了众多的兵工厂,有的兵工厂负责制作旌旗、军装等布制品,此类兵工厂内的工人基本上是妇女居多,更多兵工厂则负责打造兵器、铸造火炮等,太平军将占领区内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又调拨了大批青壮年男丁给工匠们充当帮手,日以夜继地打造兵器。至于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太平军一方面将占领区内的铁砂、煤炭等物搜罗一空,尽皆用于兵器打造,一方面派遣得力人手四面出动,潜入清廷统治区内,用重金购买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还聘请来很多能工巧匠增强太平军的军械部门的人手,不仅如此,太平军还把占领区内所有能用的铁器都搜集起来,包括老百姓家里的饭锅农具等铁器,投入火炉熔化用于打造兵器,如此种种措施,使得“桂林、柳州两地兵器工场延绵成片如云,叮叮当当声密如雨点且昼夜不绝”。太平军的武器装备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夏华此时所处的这个时代在武器上正是“冷兵器逐步衰退、热兵器崭露头角”的交汇期,最重要的是,无烟和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使得此时的热兵器在威力上远远不如后世,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完全取代冷兵器。众所周知,十世纪、十九世纪都是西方文明独步全球,西方此时的科技正是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军事科技也是一样,太平天国和满清既交战于中国,军事科技自然落后西方一大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加上太平军由于刚起事,既没有渠道从国外购买西方的先进火器,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技术、专门人才夏华不算,更加无法自行制造,客观条件使得太平军的装备自然更不如大不如西方军队的清军,基本上都是冷兵器。实际上,清军并不是不重视火器,在与明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清军明军双方普遍使用火器,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就是用进口的葡萄牙火炮一顿猛轰,才打败了努尔哈赤率领的清军精锐,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不可能不重视火器,而在清初的多场大战中,比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清军也大量使用火器,正因为使用了数量庞大的火炮、火铳、火枪,清朝才没有像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历朝历代那样饱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威胁之苦,原本“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被火器打得bp转行变得“能歌善舞”。从清中期开始,满清权贵高层觉得“天下已定、四海升平”,大清国既无内忧内部的反清复明势力、三藩等都已经被铲除,残余势力不成气候,也无外患清国四周确实没有能够威胁到清国的敌国,自然无需再耗费巨资发展军备了,不仅如此,满清毕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nn,如果威力强大的火器得到推广和普及,必然会动摇满清nn的稳固性汉人拿着刀剑n已经很麻烦了,如果汉人拿着枪炮n,那就彻底完了所以,清n逐步停止了火器的研究、发展、制造、使用,原地踏步,最终被同期正在飞速进步的西方给超越。

提及冷兵器,必然要提及冷兵器的制造材料。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最原始是石器时代,然后是铜器时代,接着是铁器时代,再接着就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中国在很久之前就进入了铜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逐步地进入铁器时代,直至夏华此时所处的清末。著名的秦剑大多是铜制的,因为比起铁器兵器,铜制兵器更容易提炼、更容易铸造成型,但强度和硬度比铁器兵器要差很多,并且分量更沉重砍人没几次就会弯曲乃至折断。直到隋唐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铁制兵器乃至钢制兵器才逐步地普及开。在明朝中期前,中国的冶铁炼钢技术一直位居世界先列,到此时清末,虽然中国本土的金属冶炼技术比起明朝中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步,但中国本土是可以冶炼钢铁的,只是冶炼方式还处于手工作坊水平,在产量上大不如西方如火如荼发展的现代工业。

太平军此时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起事前,为了掩人耳目,太平军打造兵器时是以农具名义打造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冷兵器是简单实用并且能被当成农具使用的钉耙、铁叉、长钩、镰刀起事时把镰刀绑在木棍一端即可称为杀人武器等,同时也打造了真正的通用冷兵器,即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起事后,太平军一边作战一边继续制造武器,既然已经明目张胆地n,肯定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打造出来的都是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冷兵器,同时也自制了、购买了、缴获了一些原始的热兵器。清军主要是绿营兵的武器装备其实跟太平军差不多,为数不多的热兵器也很原始,先进不到哪里去。先说火枪bn,按照发射方式而言,从落后到先进依次是: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目前,西方强队已经比较地普及击发枪,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使用的火枪既有燧发枪也有击发枪,火绳枪早就被英军淘汰了,如今,时间过去十年了,英军此时使用的火枪自然以击发枪为主,燧发枪也逐步地被淘汰了,但在中国,燧发枪却还是先进火枪,比燧发枪更加落后的火绳枪还在使用中从子弹装填方式而言,此时的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基本上都是前装式的后世电影投名状里表现得最清楚,太平军火枪手装填子弹时都是竖直火枪,把子弹从枪口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地装填进去,但已经出现了后装式技术,不过,要到十多年后,西方强队才会普及后装式bn枪肯定离不开子弹,至于子弹,旧式的是球形,俗称“弹丸”,新式的是圆锥形,中国的火枪使用的自然是旧式的球形弹丸,这种子弹只能在50米内保持直线飞行,超过50米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作为对比,普通弓箭的射程能达到70米左右,强弓硬弓能超过150米,最大不超过300米注意“弓”和“弩”的区别,弩比弓射得更远、更准,但弓比弩更适合战场,这样的话,此时的火枪在射程上比起弓箭确实不占什么优势,除了射程,还有射速,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在单位时间ns出的箭要比一个火枪手射出的子弹更多,不仅如此,火枪在风雨恶劣天气里不便使用,弓箭无所谓,加上火枪制造成本更高昂、制造工艺更复杂,因此,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要么就大面积地装备最先进的火枪,要么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使用弓箭。性能老式的、数量不多的火枪还不如弓箭。不过,此时已经出现圆锥形子弹,这种子弹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圆锥形子弹一下子让火枪的有效射程从原先区区几十米猛增到了几百米,在五百米范围内都具有准确性和杀伤性。圆锥形子弹眼下刚刚问世,连西方强队都只是初步地使用,大面积普及起码需要好几年,更别说东方军队了。

当曾国藩、李鸿章率领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军主要是湘淮军才开始大面积地装备先进的西式火器,在这之前,清军装备的火器都是陈旧过时的型号。火枪方面,清军的火枪主要是鸟枪和抬枪,鸟枪鸟铳是火绳枪的一种,性能原始落后,准确性较低、射程不远、射速慢、容易受到风雨雪雾等天气影响吹熄浇灭火绳或淋湿,抬枪则是重型鸟枪,长达三米左右,重三十多斤,结构和鸟枪完全相同,只是进行了放大强化,需要两人共同操作才能使用,一人在前面把枪身架在肩膀上充当枪架,另一人在后面瞄准和发射,该枪的装药量、射程、杀伤力都远远地大于鸟枪,射程可以达到500米,一支抬枪能一次性装填五枚大型弹丸或直接装填一把铁砂铁渣,被其击中者血肉横飞、非死即残,连土墙都能被轰出一个大窟窿,缺点是准确性不高比鸟枪高一些、射速不快比鸟枪快一些,并且十分笨重,不过,该枪在此时清军中十分流行,一直生产和使用到清朝灭亡,因为该枪虽然笨重,但比火炮轻便得多,清末各地起义暴动不断,起义军大多活动在山林野地,清军火炮在这些地区难以运输和使用,便大量生产和使用抬枪代替火炮充当战时的步兵重火力。另外,抬枪是鸟枪的放大版,还有一种武器是抬枪的放大版,就是抬炮,更重一些、威力更大一些。

说完了枪,再说炮。中国此时的火炮因为技术原始、性能落后而不像后世火炮那样分为很多种类型号,主要就是滑膛炮即惯性冲击炮,铸造材料是青铜或生铁,按重量不同而给予各种各样的名字,但原理大同小异。火炮使用的炮弹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球形实心弹,这种炮弹的材质主要是生铁、熟铁、铅、铜包铅甚至石头,落地后不会b,只靠冲击力杀人毁物第二种是蜂窝弹,就是一堆碎子一起发射出去,覆盖面大,对人员杀伤力较强,但对工事建筑打击力很弱第三种是链弹,就是用铁链连着两颗铁球发射出去,主要用于海战,攻击敌船、打断桅杆,有时也用于陆战第四种是bp弹,就是俗称的“开花弹”,发射出去后落地时会发生b由于还没被发明出来,所以bp弹此时威力远不如后世炮弹,西方强队比如英军的火炮此时已经开始普及bp弹了,清军也有,但数量不多,bp弹处于初步阶段,性能不稳定,应用不算广泛。火炮性能的提升主要在于:制造时使用动力机床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更加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和炮弹的生产,黑的加工水平,火炮的射击理论和运用战术,炮兵的使用技术和军事素质只有多方面同时多管齐下,才能让火炮的射程、射速、威力得到成倍的增长。在这件事上,西方强国无疑走在世界前列,反观中国,制造火炮还是使用传统的筑造技术,所造火炮在加工上十分粗糙,从而性能落后、事故频频,自然比不上西方强国工业制造的火炮,并且清军炮兵的技术和素质也远不如西方强队。清军的火炮虽然越造越大越重,但性能只是原地踏步,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要塞的岸防大炮重达千斤4吨,但射程却不如英军的舰炮。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此时的火器装备率达到50以上。虽然装备的都是落后的火器,但这个比例无疑是很高的,也证明了清n并没有轻视火器,只是固步自封,加上防民政策,导致清军所用火器日益落后。

太平军起事时也有少量火器,基本上都是自制的np。n就是n,属于火铳火铳是最原始的火枪火炮,p在构造原理上跟清军使用的“正规火炮”差不多原理本来就很简单,同样是手工铸造出来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射程更近、杀伤力和威力更弱。除了np,太平军还有一些五花门的火器,但在原理上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无需多言。

从金田村到桂林城,太平军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nn连捷,因此缴获了大批的清军火器,从而组建了自己的火器部队,但是,火器的保养和维修都是需要专门技术人员和设备,火器所需的、硫磺、nn等物都是需要不断补充的,太平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器工场,对于、硫磺、nn等物,光靠缴获和暗中购买显然是无法维持用火器打持久战的。因此,太平军目前的武器装备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只是辅助,太平军兵工厂里绝大部分工匠此时都是在打造制作着刀剑、长矛、弓箭、盾牌等传统冷兵器。经过桂林整顿,太平军日新月异,战斗力更上一层楼。众部队里,人员素质最高、武器装备最好最充足、战斗力最强劲、军容最盛的自然是杨秀清亲自担任师长的第1师,该师是真真正正的“齐装满员、兵强马壮”。以杨秀清的第1师举例,该师的编制是这样的:

该师下辖第1团、第11团、第21团

师部的直属部队包括:师部卫队营该营不是杨秀清的“东王卫队营”、师部参谋处拥有若干名参谋军官、师部通讯连、师部医护队、师部侦察连等

每个团包括:团部、团部卫队连、团部参谋处、团部通讯排、团部医护队、3个步兵营、1个弓箭营、1个火器营、1个工兵营、1个运输营、1个侦察连、1个宪兵连等

步兵营由长矛兵和刀盾兵混编组成,长矛兵为近战主力,刀盾兵负责协助长矛兵

弓箭营由弓箭手和刀盾兵混编组成,弓箭手是远战主力,刀盾兵负责保护弓箭手

火器营由火枪手、火炮手、长矛兵、刀盾兵混编组成,道理一样,其他兵种部队也都是多个兵种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混编组成。

一个营约600人,一个团约3500人,全师高达约12万人。第1师在人员数量上其实大大地超标了,但因为该师师长是杨秀清,所以没人敢反对,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的四个师每个都是七千人,凌十和罗大纲的两个旅每个都是三四千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