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
玉兰生长于海拔 500-1000米的林中。[5]喜阳光,稍耐阴。有一定耐寒性,在-20℃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中国华北地区背风向阳处能露地越冬。喜肥沃适当润湿而排水良好的弱酸土壤(pH值5-6),但也能生长于弱碱性土壤(pH值7-8)上。[6]
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采于9月上、中旬当聚合瞢荚果皮转为暗紫红色或淡褐色,部分瞢莫开裂并露出红色种子时即应采摘。采后日晒,取出全部种子,在0.2-0.3%碱水内浸泡40-60小时,隔数小时搅动一次,待外种皮软化,用清水擦洗漂净。出籽率约12.5%,千粒重约135克。将洗净的种子薄摊在帘子上,置室内通风处晾干,定时翻动。当种子数量多而通风不良时,可用电扇排风换气,并注意防止鼠食。至10月中下旬将种子层积砂藏,先将河砂用清水淘洗干净,置烈日下曝晒全干,以0.2%的高锰酸钾溶液拌湿,以手捏砂成团不出水、放松能散开为度,然后将种子和砂以1:3分层砂藏。数量少的盆藏,多的可直接贮藏于通风的室内,堆积高度不超过12厘米。贮藏期每周喷水1次,半月换砂1次,砂藏8周以上。[3]
播种在翌年2月上中旬进行,方法分条播与撒播两种,条播行距15厘米,挖沟深3厘米,每亩播种量20千克。播后盖焦泥灰,上覆稻草。出茁后揭去稻草。苗期除拔草松土外,追施薄肥3-4次,肥料可用腐熟人粪尿。到9月下旬停施。旱季还需进行喷水。当年苗商可达30-50厘米,可予秋季或翌年春移植。每平方米撒播种子0.25千克,覆土盖草同条播,其上搭拱形棚架,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如棚内温度超过30℃时,棚架两头薄膜必须启开,使其通风降温。待10-20%种子出苗,要及时揭去薄膜和稻草,以防芽苗徒长。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陆续将芽苗移栽。因芽苗尚处于自养阶段,起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待真叶长出后再移栽,成活率就明显下降)。此法优点是管理集中,易防鼠害,幼苗根系发达,生长整齐,一年就可达到砧木要求。[3]
嫁接
采用切接法。主要用玉兰实生苗和紫玉兰2-3年生苗作砧木。紫玉兰用扦插繁殖,5月间取当年生新枝,剪成长约10厘米的插穗,每穗留叶2片,下端齐节,随剪随插。插床土壤用清洁河砂与腐叶土2:1配制。扦插株行距4厘米× 15厘米,插入土中约1/2。插毕浇透水,并搭拱棚,盖以薄膜,在拱棚上再搭一层棚架,盖上芦帘。根据天气晴雨变化揭盖,调节光照和温度,晚间除有暴雨外,应揭开芦帘和薄膜,以利通气。插后20-30天发根,当年抽梢,翌年春移栽,培育2-3年即可作砧木。[3]嫁接的最适时期是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最佳方法是高位切接和腹接。选生长健旺的壮龄母树,取上部发育良好的当年生枝,去叶片留叶柄,剪下后用湿布覆盖保护,随剪随接。如当天不能接完,要将枝条埋遇湿砂贮藏。贮藏时间不超过1周。从外地引种或采购的枝条,可用湿棉或湿吸水纸包住枝条下端,然后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携带。嫁接方法要根据砧木状况决定,如果砧木粗壮,分枝低,下部叶片多,可采用高位切接,即在砧木离地面40-80厘米之间选择干直处截断,于截口上按一般切接法嫁接,接后用塑料带扎缚,再套塑料袋,待翌春接穗萌发后去袋。如果砧木细长,下部无叶,可用腹接,即在离地面40厘米以下平直部位接入,接后用塑料带包扎,并将接穗上端切口包住,待来年接穗萌发有3-4厘米长时,再将接口上部砧木剪去。以上两法的共同特点是砧木均留有一定数量的叶片,成活率可达80%以上。玉兰在酸性黄壤地区嫁接,以选择实生苗作砧木为宜,如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地区嫁接,则以紫玉兰苗作砧木为合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