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他赌对了。
“算算时间,张猛男也快回来了,不知道老房带回来没有?”
许牧歪着脑袋,心心念念的,其实是……被后世誉为大唐第一名相的房玄龄。
这个时候杨广还没死,李渊还没有在晋阳起兵,老房应该还在老家没有动手去投靠李唐。
张须陀照理说应该不会失手。
“明天先拿老杨练练手……咳咳,练练口,这两个是小角色,老房才是牛人啊……”
许牧压制住心中的激动,开始筹备明天的炫富活动。
……
次日。
日出时分,许牧就醒了。
没办法,是被军中的操练声吵醒的。
谁让张须陀特么的规定,日出即操,迟者十圈。
军营中有一个一千米的大操场,但凡操练迟到的,都要罚跑十圈。
十圈下来,也就是二十里。
这个命令一下,军中无人敢懒散。
而许牧也跟着遭殃了。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一直住在军营里。
所以渐渐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一起床,就面临着一大堆……政事,也就是万民城的大小事情要处理。
比如说不久后的居民区一期工程,分田地事宜,新发现的矿区等事。
可以说事无巨细,全系于他一身。
许牧现在每天都忙成了狗。
这还只是治理一万人的城池,要是全天下……
许牧觉得,这种事,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
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比如说房玄龄。
他现在对房玄龄可谓是望眼欲穿。
花费了一上午时间处理各项事宜,许牧吃完午饭后,才召见……咳咳才唤来老杨和老来。
“今天正好赶上了冬收,我们一起去田里看看。”
在一队士兵的保护下,许牧带着老杨和老来走出了万民城,来到了城外。
在城外一座矮小的小山上,到处可见百姓们忙碌的身影。
“这是……”
杨广再次懵了。
眼前一幕,再次打破了他的三观和常识。
眼下已经是十二月份,万物坤黄,前几日还大雪封山了一次。
怎么……还会有小麦?
那金黄璀璨的农作物,不是小麦又是何物?
在汉代,小麦等农作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普及,传遍全国。
他虽为皇帝,但还是认识小麦的,更是知晓它的习性。
“没错,这是冬小麦。”
许牧嘴角翘起,看到这种反季节品种,老杨傻眼是正常的。
不只是他,连老来那个大老粗也是愣在当场,满脸不信。
都快要怀疑人生了。
“冬小麦不同于春小麦,每年秋季播种,产量……产量是多少来着?”
许牧转身看向一路跟在自己身边的农书记。
他设立的农书记,专门负责抢收抢种等事宜。
农书记一脸狂热地看着许牧,昂首挺胸,扫了眼杨广和来护儿,答道:“回主公,今年开荒不多,只种植了一百余亩冬小麦,亩产五石。我种了半辈子田,还没见过麦子能亩产五石呢,能有一石半就顶破天了。”
杨广和来护儿对视了一眼,两人对产量没有多大的兴趣。
所以受到的感触并不大。
那些百姓们负责抢收,加上许牧没要求声张,所以他们都不知道许牧来了。
许牧和杨广来护儿三人并肩而行,看着杨广下这些百姓们的笑容,嘴角也翘了起来。
这或许就是他穿越来的意义了吧。
总算为这个时代做了一点事。
为这个时代生活最悲惨,最下层的百姓们做一些事。
“咦?那又是何物?”
杨广走着走着,突然停止了步伐,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个大型木制装置问道。
许牧扫了眼他指的东西,淡淡说道:“哦,那叫水转筒车,可以一级一级提水,别处的水也可以通过它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水转筒车乃是唐朝才发明出的东西,用于农田灌溉,极大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不过在许牧的课题研究下,花费了十来天时间就把它给研究出来了。
然后运用到了农田灌溉领域。
亩产能够有所提高,它也占了不少功劳。
“主公主公,今年的土豆再创新高,亩产三十一石!!”
几人走着走着,前方不远处,一个农书记打扮的百姓飞奔而来报喜。
杨广闻言,不由看向了来护儿。
这下他们来兴趣了。
亩产多少来着?
特么的司农寺不是说连年干旱,国库没粮了吗?
要是天下亩产三十一石,朕早把高丽他祖宗十八代都给打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