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却在暗叹,这次该没说错话吧?别弄得赏钱没了不说,还被下狱……我老婆都没娶呢!
因为李贤的最后两句话,崇政殿一时寂静。
连有些反对在此时大规模兴办官学的王旦都觉得李贤说的有理,人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
丁谓又看了眼李贤,摸了摸下巴的胡须。他那日在家中时,就感觉此子谈吐见识不凡,今次的话语又让人眼前一亮。
触景生情,难免想到李家的另一人,金科状元,亦是此人的亲兄长。那青年,在丁谓看来,有执宰之能,假以时日,又是大宋政坛的一颗明亮的新星!
所以,在李志中状元后,丁谓非常罕见地送去了贺贴。
他看人很准的。
“李家有此二子,何愁不兴?”
……
上面稳坐的赵恒亦是重复念叨了李贤的后两句话,他非常佩服李贤,能在这个年纪,就有这些想法。
还都是朝臣知道或不知道,没有提出的见解。
赵恒站了起来,走下榻,一步一步向李贤靠近,离之五步时停住。
处在他这个位置,也正好是几名朝廷大员所处位置的中央。
“所以你给王监事说到了制定更为严格的教学制度?比如寄宿制,年末考试制度,学分毕业制度。”
赵恒道。
自看了王旭的奏书,便对这些新鲜的词汇,及个中意思非常感兴趣。否则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叫了几个臣子,一同商议内中可行性。
见李贤点头,赵大官家又道:“还有那分科之法,以武学,儒学,医药学,农学,画学……以人才能力天赋分之。
除此外,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还有什么想说的?
鬼使神差间,李贤抬起了头,他看到的是赵恒柔和的面孔。
没有愤怒,没有压迫,只是平平常常的鼓励语气。
谈到补充之言,他当然有,主要针对的是当下国子监最大的弊端。
这句话他上次没有给王旭说,因为包括王旭还有他这等官吏家庭都是受益者,也可以说是兴建官学,科举取士的主要受益者。
“李贤却有补充。以我所处的国子监为例,所招收的学子,多是七品以上官吏子弟。
对于人才的态度,当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进而李贤认为,只要是宋人,任何有才能者,无论出生门第,都有资格进入这所倾注了大宋国力的最高学府内学习。
寒门亦如此。
请官家明鉴!”
嘴里吐完这句话,李贤顿觉浑身一轻。
他的这句话在这个时间节点,这个环境下,说出口,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谁又能分得清的呢?
做任何变革前,都会遇到阻力,就看赵恒这位大宋官家怎么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