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的上任日期是正月二十九。
兄长的省试时间是二月初九。
相差其实没有多少天!
再考虑到母亲和嫂嫂,不如我们正月十六就一起出发,算上路上耽搁的日子,差不多在爹上任前能赶到!”
“贤儿说的对,大官人你看如何?”
“就按照老幺说的办,正好为父这段时间在家里,好好知道你们的课业!”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去往开封的行程给定了下来。
只是南温把盘子放下的时候,有些奇怪,李家小郎在听到李大官人指导课业时,为何龇牙咧嘴,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好消息,他南温终于可以去大宋开封看看,甚至能把握着机会,给吐蕃寻求生存的一线机会……
元日一过,走亲访友开始了。
李家兄弟初时也是忙碌了几天,拜访一些长辈。
待元日的气氛消散的差不多时,难得于家中休息的李自明果然开始亲自专门指导起了两子的课业,甚至把李贤小时候做的戒尺也拿了出来。
上面刻有刻度,李贤言之为“刻度尺”,但在李自明看来,用来教育儿子再合适不过了。
自己作下的孽,无论怎样也要吃完。
好在李贤一旦认真起来,加上这些年左七左八学到的一些知识,又经过一段时间温习后,面对父亲的提问,已不像几月前在乾祐那样担惊受怕了。
他甚至生出了一种自信,若是早几月同兄长一道参与解试,说不定能顺利晋级,同兄长一道参与接下来的省试。
“我怕是在想屁吃!”
当然,李贤也知道这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真实的科举,依他现在的能力,顺利通过解试的把握恐怕都不到五成。
反正他才十五岁,过了明年的生日,也才十六,而若是去了国子监,好好学习几年,未必不能中个进士。
拿个进士身份,有了文凭后,兄长和父亲这两个大靠山又在朝中,自己只好回老家,继承家中的百万贯家产了!
想想接下来的人生,李贤都给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
时间飞逝,尤其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后,日子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很快到了正月正月十六。
李家人收拾了满满当当的六大车,把腊月孙二狗等近八个下人带走后,李家又只剩下老种叔一人看门。
反正李家离县衙不远,李家又和县寺的不少人相熟,一般除了状况,老种喊一嗓子,捕快就会上门。
何况还有苏家和赵家于华阴县城帮忙照料。
既而,李家一行十几人安心的出发,往开封而去。
途中因多女眷,尤其儿媳苏玥怀有身孕,虽说只有个把月,但李母还是强烈要求众人把步伐放的一慢再慢。
“再有一日路程,就能抵达洛阳了!”
趁着休息的时候,李自明向众人告知道。
这条路,他于十数年前入开封赶考时走过,这么年过去,依旧没有太大的变样。
只是再次踏上这条路上,他已不是当年的书生。
李贤顺着老爹的目光望去,看向长长的道路,心中亦是感叹了一句:
开封,我李贤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