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业务的剥离出售,使阿里影业原本寒碜的家底更加惨淡。
阿里影业的股价大跌与马耘耀眼的光环似乎并不相衬,阿里影业管理层决定通过新的资本运作来重振股价。
具体办法是:力邀当红影星入股。
马耘除了安排帐下大将邵小锋、刘纯宁等进驻阿里影业董事会掌舵公司,亦邀请李练杰、童小蒙等影视明星和资本大鳄进入董事会。
2015年4月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接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一项资产注入建议,双方正在就一项有关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团注入若干特定的媒体和娱乐资产予阿里影业的交易进行初步探讨。可能的注入标的是:一是为制作电影和其他媒体内容投资平台二是线上电影售票业务”。
上述注资标的正是指“娱乐宝”和“淘宝电影”。
2015年4月22日,阿里影业再公告称,已通过其间接全资子公司中联盛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在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参与公开竞价,以3亿元收购广东粤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停牌两周的阿里影业2015年4月日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至44港元股,两天内升幅高达534,市值超过6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
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当时的市值远超华一兄弟440亿元、光鲜传媒37亿元等国内同行,成为影视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股。
阿里影业手持现金已经高达1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亿元。
阿里影业并不差钱,而是未找到合适的资产盈利模式。眼下,高达00亿港元的市值给阿里影业的高管们带来巨大压力。编剧和制片正在争先恐后寻找制作证明其高市值的项目。
都说影视是个烧钱的行业。钱多就能玩转影视圈吗?
林诚对于阿里影业,玩得是潜伏。
早在2014年6月之前,董坪接手后的5年里,文化中国传播业绩平平,股价长期徘徊在0304港元股。
林氏私募基金,就开始长达一年的默默吸纳。
足足分散了200多个私人账户,持股总数大概占总股数比例的15。
30亿股,才花了10几亿元港币。
而在2014年6月25日,文化中国传播公告称,阿里巴巴入主以后,其股价一度飙升至4港元股,涨幅超过10倍。
林诚早就有命令,所以在这一天,所有操盘手都瞪大了眼睛,在一片追涨的中,把30亿股,卖的干干净净。
这一次战役,足足赚了100亿港币。
但是却默默无闻,无智名无勇功,没有任何名声在市场上传扬。
而在2014年底,阿里影业股价已跌破13港元股,股价正处低谷。
林氏私募基金再次出手,又吸纳了20亿股。
林诚的命令是:在2015年4月底,股价35元港币以上,再次全部出清。
林诚的目的就是赚钱,根本没有和马先生合作的想法。
所以,他不会跳出来公开说:我持股10,我才是阿里影业的第二大股东。
200多个分散的账户,共同持有着10的股份。
具体到每个账户,只持有005,马先生也根本不知道公司里边潜伏着这么一条股市大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