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长官制度。”李亨第一回听到这词,感觉有些稀奇。
郑宏知道李亨不懂,于是便解释道:
“如今地方节度使的权利过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刻意削弱兵权,
不仅会逼得他们狗急跳墙,也会使我大唐军力受损,从而不能震慑周边各国,所以只能朝廷派人到地方藩镇的军队里任职,起到分化和监督节度使的作用。”
李亨一听摇头道:“这监军制度古已有之,可是向来对军队百害而无一利,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郑宏一听李亨这话心中一乐,原来是李亨误解了他的意思,可也难怪,像这种先进的军事理念说与一个古人听,确实是要费一番周折,可是好在自己这个老丈人甚有一副虚心纳谏的帝王之相,以至于还能听进去他的话。
于是他便有说道:“这双长官制度并非监军,监军大多是皇帝派出去的內官,仗着皇帝的权威多数都是凌驾于将军之上,而且他们又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自然是要出错。
而我说这个双长官制度是朝廷派人长期任职于军队之中,而且最好是文官,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朝廷而不是皇帝。”
“代表朝廷而不是皇帝”,李亨听到这话感觉有些靠谱,但是还是感到那里不对。
郑宏看出了李亨心里的顾虑,于是便又款款说道:
“不止是节度使身边,我们还要在军队中任何一个级别里都有朝廷的人,朝廷不需要他们指挥战斗,只要他们给下面的每一个士兵灌输一个唯一的思想,那就是你们都是大唐的士兵,是朝廷的士兵,待到这种观念牢牢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到那时,就算哪个节度使有那造反之心,怕是也没有一个士兵愿意追随,有一天,那些节度使也会意突然意识到,除了拥有打仗的指挥权外,他们将一无所有,到时我大唐才能做到朝廷对军队的绝对拥有权和指挥权。”
郑宏的这一段话信息量非常巨大,李亨沉默的品了很久,他虽然在太子之位上待了很多年,但也是帝国政治中心的人物,他心里也是清楚,如果这种军队制度要是实施下去,那将是造福后世的大事。
“这种办法虽然好,可是一下子派出去这么多人,这朝廷的人才有限啊。”
郑宏一听李亨这话感觉也是,这各级的军阶都派人下去的话,没个一万也有八千。
这时郑宏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记得崇仁坊里住的可都是每年高中进士而等待补官的人吧,与其让他们为了一个县令的位置等上三年五载,想来现成的军中官职对他们来说更有诱惑力吧。
大唐的读书人可比后世宋明的读书人猛多了,他们可是不已舞枪弄棒为耻,反而对投笔从戎多了一分向往。
就连当时的诗仙李白不仅有诗仙的称号,那剑仙的称号也不是白给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你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不成。
郑宏对李亨说了那些住在崇仁坊等着当官的替补们,李亨点头表示可行。
但又说道:“此事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就算实行,也要先挑一镇节度来试看效果,这样既能提前发现问题,也能给其他节度使做个表率。”
郑宏有些佩服自己的这个岳父了,不仅能对自己的提议举一反三,而且做起事情来有条不紊,看来要不是有安史之乱的拖累,也有创造一朝盛世的能力。
李亨有些好奇的看着郑宏,据他所了解,这个郑宏就是郑家的一个庶子,从小如同下人一般的教养,并没有听说他读过什么书。
可是如今他不仅在政见之事上滔滔不绝,而且眼光非常独特精准。
“看来是这郑家的家学厉害吧”李亨想到这对郑宏说道:
“如今伶儿在私底下掌着我的暗卫,但是这终究不是女人该干的事情,以后这暗卫便由你管着,你也算是替伶儿分担一些事情吧。”
其实郑宏早就感觉到宁国宁国公主后面有一股什么力量,但是他没有问,宁国公主也没有对他说,他知道这是宁国公主不想让他参与到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里来。
这朝中稍有实力的人物为了避免被人暗杀,身边都会隐藏一些不被别人发现的力量,以便于关键时刻可以达到奇兵的效果。
但是像太子李亨这样在朝中势力极高的大人物,暗卫已经不仅限于保护人身安全之用了,偶尔也为做一些刺探情报的任务。
但即使如此,这暗卫跟史朝义的忠义堂那种有规模的特务机构还是差远了。
郑宏不敢推辞,急忙应了下来。
这时宁国公主从殿外走了进来,说是二哥和三哥对郑宏好奇,想要见他一面。
可这只是一个借口,真实原因是怕自己的这个父亲为难郑宏,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夫君才过来救驾的。
一进大殿李亨便跟宁国公主说了要把暗卫交给郑宏打理的事,宁国公主起初心里不愿,她是真的不想自己这个夫君参与到这朝堂之争的事情上来,怕他有什么危险。
可是再一细细的想来,这也算是父亲对郑宏赏实的一种表现,自己的夫君被父亲认可,她这个做女儿的心里不免也有一些开心。
“看来这个冤家又不知说了些什么,竟然把父亲给唬住了。”
宁国公主满眼尽是欢喜的看了一眼郑宏,便跟李亨告辞,然后便拉着他离开了。
李亨宠溺的看着出去的宁国公主有些无奈的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