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郑忽自然是有的,而且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郇伯派人来取呢!
“世子容禀!”郇使见郑忽变脸,立刻变的有些慌乱起来,和耿国正闹着呢,这万一再和郑忽闹僵了,那他回去之后,国君能饶了他?
“世子不知,耿君无信,背约而居冀之地,臣伤世子之德不能绥远,故有此怏怏之色!”
还别说,这个使者还真有几分急智,既点出了问题,暗责了郑忽,又拍了一记马屁,还表现出一副为郑忽着想的样子,同时又为自己开了脱。
郑忽压根就没在意郇使说的话,而是大惊失色的向郇使询问道:“竟有此事?”
使点了点头,于是郑忽开始愤怒了,他必须要在郇使面前表现出一副被人打脸的愤怒,要不然会让人怀疑的。
“耿侯欺吾太甚!”郑忽一拍案几,那模样,恨不能剥了耿侯的皮。
见郑忽如此愤怒,郇使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责怪郑忽了。
“世子暂息雷霆之怒!”郇使劝慰道。
“吾与耿侯势不两立!”郑忽继续演戏。
“上国之意如何,若将欲伐之,则吾请从之!”
“寡君遣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不知世子之意如何?”郇使没有正面回答郑忽的问题,反而询问郑忽怎么办。
郑忽能怎么办,自然是打呗,他绕了这么一大圈,目的不就是在这吗?
“吾虽有意伐之,然不可不以郇伯之意为是!”
“世子既有此意,寡君必然欣喜!”郇使高兴的道。
伯其实也是倾向于给耿国一点教训。
“不如郇使为吾言于郇伯,郇师止耿师于冀,吾则率师袭耿,苟灭国,吾取其财宝,上国得其土地,如何?”郑忽又抛出了一项非常有诱惑力的提议。
“不然,如世子伐耿而灭之,有其地,宜也!”
郑忽觉得这是郇使在试探他。
出兵灭国却把土地拱手让人,这事总是让人生疑的,即使郑忽是一副求财不求地的表现。
“吾,晋臣也!有陉庭已足矣,不敢多求,且越国而得地,非可以保而有之,吾不敢为!”
这个理由很充分,就是郇使也挑不出来刺。
正像郑忽所说的,耿国相对于他来说,是飞地,实在不好控制。
但问题是,郑忽若灭了郇国,耿国对他来说不就不是飞地了吗,届时郇、冀、耿三块肥沃的河谷平原不就连成一块了吗?
只是这个想法有点疯狂,没人能想得到也就是了。
这不奇怪,郑忽于郑是世子,将来郑国都是他的,在外人看来,郇冀耿三国之地很难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这是其一。
其二,郑忽于晋则为臣,身为臣子,只有君主赐地之说,未闻有臣子自己扩张土地之说。
现在可不是春秋中后期,卿大夫直接不鸟国君,自行兼并土地,谁抢到就是谁的。
所以,这就是一bug,以现在的正常人思维基本上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
使刚才的询问,郑忽觉得是试探,其实郇使只是在象征性的推辞罢了。
“既如此,臣代寡君谨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