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麓这个人,是正经科甲出身,算是根正苗红的读书人,尤其是他做上礼部尚书之后,更是被天下的读书人尊称为“大宗师”,但是当这个大宗师在大朝会之时,拿着那本鲜红的奏疏,呈报崇政殿的时候,整个朝堂上的文官,看着这位大宗师的眼神就统统变了。
这些目光之中或者震惊,或者怀疑,或者有些不敢置信,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他们好像在看一个叛徒。
是的,对于传统文人来说,何麓这种人的确是正儿八经的叛徒,因为新的科考体制一旦实行下去,就会有大量的人通过“次考”进入官场,这些人在短时间内成不了什么大势,但是时间长了,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会慢慢威胁到读书人的地位。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每一个读书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这种趋势,所以在科考改制这件事情,他们才会这么有默契的,对肃王府阳奉阴违。
何麓在朝堂之上念完这封奏疏的大致内容之后,对着龙椅上的平安帝拱手道:“陛下,此疏之中的内容,是肃王爷于隆武五年末定下来的,当时朝堂上诸公也都点头同意了,后来肃王殿下就一直在催促礼部尽快实行下去,可是戴公之前多有懈怠,一直拖延到今天,臣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又与工部同僚商议了几日,勉强拟订出了这么一个章程,请陛下与诸位相公看过。”
此时,平安帝已经做了大半年的皇帝,虽然仍旧不通政事,但是对于一些明面上的流程已经熟悉了,他挥了挥手,对着何麓说道:“既然是父亲的意思,何尚书就递给谢相他们看一看,如果没问题,就按这个来吧。”
何麓躬身应是,双手捧着奏疏,呈在谢康面前,谢康微微皱了皱眉头,接过这份奏疏,然后笑着对何麓说道:“何尚书,现在天下甫定,齐楚各地都还不太安定,我大启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齐楚的疆土,在这个时候,最好应该保持稳定,科考乃是大启根本,妄动就会导致大启根基不稳,何尚书此时上书,是不是有些太过着急了?”
谢康是一个标准的传统文人,尽管他是肃王党,但是这并能改变他这个文人的身份,因此谢康对于科考改制的事情,还是有些本能反感的,即便他在隆武五年的时候,也咬牙答应了赵显,但是真要做起来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心不甘情不愿。
何麓是六部尚书,仅次于政事堂宰辅,论地位其实并不比谢康低上多少,他站直了身子,从衣袖里取出一块洁白的玉牌,对着谢康低声道:“谢相,这是王爷的意思,下官只是照吩咐行事,还请谢相不要为难下官。”
这件事虽然是何麓提出来的,但是只凭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得了朝堂上的文人洪流,甚至单单一个谢康他都应付不了,所以他毫不犹豫了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反正肃王殿下也说了,这件事可以打着他的招牌去做,平白有了一块大启最亮眼的招牌,不用白不用。
谢康看着这块白色玉牌,皱了皱眉头,最后有些艰难的点了点头。
“既如此,我政事堂没有意见。”
他草草的的看了一遍奏疏之后,对着龙椅上的平安帝弯身道:“陛下,何尚书这份章程,制定的很是不错,除了一些细节需要修改,其余都没有什么问题,臣觉得可以实行下去。”
平安帝点了点头。
“那就交给何尚书去做吧。”
谢康和何麓都是低着头,恭敬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