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多年前,开创大石王朝的王氏先祖,就是从太原城出发,走上征服四海的征程。这里是王氏肇基之地,历代大石天子和河东节帅,都在不停的扩建和整修王氏老家,把晋阳古邑变成了天下雄城。
现在的太原城分成三部分,其西部是太原府和晋阳县,过去的晋阳宫也变成了仓城、新城和大明城,也就是河东节帅牙城,在整个太原城的西北部。大明城,就是整个牙城的前衙战门,其外就是太原府城,晋阳县又在府城之南。
太原城不断向汾水东岸扩建,逐渐形成了东城子,包括太原县和古潜丘邑。东城子远没有西城子繁华富庶,算是太原府城附郭,晋渠没有进入东城子,只是环绕太原县号令堂。
汾水从中城子纵惯而入,与晋渠在汾桥交汇,形成了庞大的西浦渡口。而太原东市,就在西浦渡外,就在中城子北部,汾桥两侧,而太原西市,则在西城子太原府。
正是隆冬岁末,晋阳湖和汾水已经上冻,西浦渡口显得萧瑟凋敝,一排排船只都冻结在码头上,显得十分可笑。
但是汾水两侧的市肆,却依然繁华,虽说来自河东中外的客商减少了,但太原城中也是数十万人口,吃穿用度大多依靠东西两市,每日交易还是很客观。
汾水西岸,紧靠汾水大道是扎堆食肆,有名的有韩约樱桃饆饠,庾家白玉粽子,冯家冷胡突脍羹、醴鱼臆,李客家的连蒸笮草獐子索饼等等等等。
但萧家馄饨却是毫无疑问的东市之冠。
萧家庭也是东市船夫驼子、力夫小贩、市井无赖喜欢的地方。因为萧家馄饨汤十分肥美,吃了生力,却又不腻,若沥去最上的一层肥油,馄饨汤还可以烹茶,萧家免费奉送猪尿脬囊,可以打包带走,如此做生意,没有不兴旺的道理。
若想打听东市行情,市井掌故,小道消息,没有比萧家馄饨更合适的地方了。这里的粗汉大多嘴没把门,市面上的任何小事,都会在这里引发议论。当然,这些流言蜚语真真假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聪明人能淘到金矿,傻子倾家荡产也未可知。
一连几天,一个沙陀少年和一个黑袍璞头的青年成了萧家常客,一到午时就来吃馄饨。
沙陀少年自然是嗣昭,黑袍璞头青年是内府管勾,名郭崇韬,长期留守太原王氏私邸。老郭原来是四郎君恪修的侍从,恪修任奉城军使之后,精明强干的郭崇韬就成了邸中管勾,执掌太原邸大权。
嗣昭来到太原,郭崇韬吃了一惊,变化太大了,当年那个鬼精的小哑巴,已经成了气度不凡的沙陀少年,到太原办的事,也是老郭不敢想象的,简直就是沙陀军的异类。
他不相信嗣昭能够成功,但老郭还是决定尽力帮助他,没人不喜欢有志气的少年,更邪门的是,这少年的热情让老郭不由自主的跟着他走,由不得他自己。
嗣昭的伴当安敬思,就是典型的塞下少年,到了太原城的花花世界,很快就和一些市井无赖混在一起。无非就是嗣昭幼时的那些同伙,活牛肆的狄仝、猪倌儿薛珜、不良人徐蚱蜢等等,日日混在旗亭酒肆,听说还和太原游侠点青郎们混在一起,让郭崇韬大摇其头。
嗣昭要到太原订购铁链,但他基本不往西市跑,事情都交给了司仓佐高文集。他自己则日日混迹东市,东游西逛,四处打听,熟悉行情,每日到萧家馄饨听那些粗汉胡扯。
回到福昌坊王邸,还要把打听到的消息记在薄书上,以免遗忘。郭崇韬问起,嗣昭竟然说,这是给智慧柜坊的友人准备的,将来塞下的粟特商团一定要深入太原,多熟悉一分行情,就少一分凶险。
郭崇韬不是生意人,可是也没少跟商贾打交道,无条件为别人做事,这可不是生意人做派,义不掌财,商人不是无利不起早么?
腊月最后一天,嗣昭和郭崇韬又从寒风中走来,堂上已经客满,二人只能在在萧家庭中吃喝。地上铺着毡毯食几,一眼望去,满庭都是东市底层小人物,吵吵嚷嚷,如同巨大蜂巢。
二人谈笑着,找了个地方坐下,要了两碗馄饨,都是粗瓷大碗,有如钵盂大小,分量十足。馄饨很快上来,两人吃的稀里哗啦,身上的寒气渐渐散去,脸上也有了红亮之色。
两人狼吞虎咽,吃的正香,嗣昭忽然放下汤碗,低声说道:“老郭,那边有抄手骗人钱财。”
郭崇韬笑道:“这是东市,没有抄手才奇怪。”
嗣昭摇头说道:“还有人盯着抄手,这就有点意思了。”
贼谋骗子,这倒是新鲜,同行相争不到这个地步吧。郭崇韬抬头四处观望,果然不远处隔着几个食位,一个肮脏道士正口若悬河游说几个蜀地绸商,吹嘘自己的黄白术,希望他们投入黄金10两作为本金。
郭崇韬看着那脏道士,低声说道:“这是太原市上的幽王党。”
嗣昭奇道:“幽王党?这又是什么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