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情商太低(1 / 2)十年打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御史台官员,最大的特色便是能言善辩。

而仅从刚才的对话来看,上官不悦无疑是中间的佼佼者。

赵岩思索了一下,说道:“我朝向来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既然上官不悦自荐为御史大夫,那便由朕提出三个问题,由他与陈重比试一番,谁讲得更好,谁便可担任御史大夫,如何?”

“臣以为,此法可行!”萧敬业率先说道。

“臣附议!”下面的群臣同时答道。

他们更好奇,赵岩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当即,上官不悦和陈重同时站到了大殿的中央。

赵岩思索了一下,开口道:“第一个问题:若朕未采纳你的谏言,但你觉得你乃是为天下民生着想,你是否会选择死谏?”

在大周,死谏几乎是文官集团中的优良传统。

世上没有死谏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死谏两次。

除了年前赵岩那次斩杀冀城县令崔万山那次,死谏都是言官纳谏的好方式。

“陈重,你先回答。”赵岩笑着问道。

陈重思索了一下,回答道:“陛下,自我朝太祖以来,御史台,上监察皇帝,中监察百官,下监察万民。死谏就像是武官战死沙场一般,若微臣掌握着真理,为了江山社稷,定然不惜赔上自己的性命!”

陈重语气铿锵有力,而这个答案也几乎算作标准答案了。

顿时,所有人都看向上官不悦。

上官不悦胸膛一挺,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死谏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乃是从道德上绑架陛下,容易让陛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臣认为,若臣心中所想确实为国为民,陛下不可能不明白,不可能不和臣达成一致。若陛下一意孤行,那定然就是想要当一个昏君,那臣死谏还有何用,若陛下心系国家百姓,但仍然没有接受臣的谏言,那说明是有些地方臣考虑不周,臣就更不应死谏了,而是应该引咎辞官。”

上官不悦这段话,直白些来讲就是:我来谏言,你若不听,只有两个可能,其一,你想做昏君;其二,你比我想得更加深远,这两种可能都无须去死,死也并起不了什么作用。

二人的回答可谓是截然相反,仅从说辞来讲,百官也不知到底该选择哪一个。

赵岩对二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评价,接着问道:第二个问题,若你知道一件重大案件的真相,不报,将死一人,若报,将有百人死亡,你是报还不不报?”

听到这个问题,百官都陷入思索中,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

“上官不悦,你先回答。”赵岩问道。

上官不悦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启禀陛下,臣定然上报。”

“今日若因百人而冤死一人,明日将因千人而冤死百人,后世若参照此规则行事,最可怕的不是总会有人冤死,而是我们看待案情的逻辑就变成了如何去保护大多数的利益,长此以往,国法何用?祖宗之法何用?几千年来沉淀下的礼教何用,若不报,那就是国家的罪人,是要被我们的后世子孙耻笑唾骂的……”

陈重张嘴欲言,突然不知道说啥了。

我若同意吧,显得我跟风,我若不同意吧,我就变成了被子孙后代唾骂的罪人了。

陈重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上官不悦所言,有失偏颇,大周文武百官们要做的,不就是保护大多数百姓的利益吗?”

“你放屁!”

“我大周文武百官保护的是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城门外那么多灾民,敢问副使大人可曾捐过一粒米,饥荒的时候,有人的饭桌上是鸡鸭鱼肉,但大多数百姓却在啃树皮,吃观音土。微臣最讨厌的就是你们那些不体察民情,只会信口开河,纸上谈兵的官员,都不识人间疾苦,还瞎写瞎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